【读书汇】《再造“病人”》
整整占用了两天好春光,窝在宿舍里,大把时间都给了这本“巨著”。
第一节课的时候,彭老师就说不喜欢这本书,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因岳老师之前在课上提到过这本书,但那时我没看。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耐着性子,“挑剔”地看完了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内容庞杂,杂到有点让我没有头绪。
或者可以说这本书史料丰富,很有说服力;但换种角度就是过多的史料“喧宾夺主”,遮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经常看着看着我就“跳戏”了。比如讲到“巫医”的时候,作者基本都快把巫医的发展梳理一遍了,花了大量的篇幅在介绍“四大门”上,我觉得意义不大。
作者导言中提到“本书的叙述结构采取的是一种长时段的叙事”(第10页),可我认为,恰恰是这些庞杂的史料,偏离了作者的初衷,所谓的“长时段”变成了一种“片段化”的“长时段”。主线变得若隐若现,我必须不停地翻回每一节的大标题和小标题,看看作者想说的是什么,和作者的主题——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有什么联系。
另外一点,作者在本书题目中就提到了“空间”,导言中又不断提到“身体”,再联系到他主编的《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论文精选集》,感觉作者明显是要走后现代的路子,而且是步福柯的后尘,但是我个人读完这本书,觉得作者的分析并不够深入、透彻,有的地方甚至是泛泛而谈,直接套用福柯的概念过来。
本书名为《再造“病人”》,“再造”我觉得可以理解为西医进入中国社会后与本土的医疗发生的碰撞,“病人”一方面是生理有疾病的人,但同时作者加上引号,是不是也想表达被空间政治建构的病人呢?然而读完整本书,我却觉得几乎没有找到“病人”在哪里,或者说这是一个没有病人的医疗空间。
当然,作者的文笔还是很好的。开篇第一章第一段,就把胡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像是“枯燥”的学术,更像是引人入胜的小说。无论怎样,还是能感觉到本书不再像以往宏大的历史那样缺少“人”,注意到了把历史还原给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努力,使这些史料读起来不失生动,又有了“人味儿”和“情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