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名称:《节庆活动创造与地方文化展示——以安昌腊月风情节为例》
她的文章主要以绍兴的安昌腊月风情节为例,通过考察节庆活动再造与地方文化重构的关系,揭示从水乡文化转化为师爷文化的现状,以及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国家、地方、民间的互动。
她将其论文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演讲:
一、水乡文化的底蕴。在安昌镇的地图上被标示为“安昌河”的,当地人称为“街河”,连接这条街河的还有很多“溇” 通向附近村落,过去曾是乡村与城镇的生活和生产的纽带。所以,安昌有“蜈蚣百足,众水归一”的谚语,说的是街河的形状像蜈蚣,而溇就像蜈蚣的百足连接着街河。安昌的街河与溇所形成的人和水的关系,充分呈现了其所蕴含的水乡文化的特色。1940年的安昌市街图中,有溇20个,虽然从1960年到1990年的30年间,由于工厂和道路建设被填埋的有半数以上,但关于这些溇的传说以及街河周围的信仰仍然传承于民间。
二、师爷文化的建构。位于镇中心的这条街河以及沿河的“三里长街”,现在已被开发成旅游区,为水乡旅游爱好者所熟知。安昌人饮用河水享受水乡的生活,又利用河水进行稻作生产。过去的安昌以一条街河开发农业和商业,以此成为江南有数的名镇大镇。现在的安昌又以一条街河开发观光旅游事业,以此成为闻名的江南水乡古镇和历史文化名镇。在安昌的开发史上,过去和现在都离不开街河,离不开一个“水”字。
三、腊月风情节——国家、地方、民间的互动。现在的节庆活动对于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绍兴来说,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中共绍兴市委绍兴市人民政府内还专门设置了节会办公室,在对外宣传的资料中也有一些对节庆活动的介绍 ,如中国绍兴黄酒节、国际兰亭书法节、绍兴水城风情旅游节、祭禹大典、鲁迅文化艺术节、绍兴吼山桃花节、安昌古镇腊月风情节、鉴湖金秋旅游节、柯岩香林桂花节、诸暨五泄观瀑节、上虞葡萄节、中国领带越剧节、中国嵊州国际书法朝圣节、新昌旅游节等,作为一个地方城镇的安昌古镇腊月风情节也是赫然在列的。
文章的最后,陈老师认为,从文章所论述的安昌腊月风情节这样的被仪式化的新的节庆活动来看,可以说并不是完全的一种对立关系,而是呈现了国家、地方、民间的新的互动关系。在腊月风情节这个载体中,国家的文化政策得到贯彻和渲染,地方的文化形象作得以重构和彰显,而民间的传统生活以此受到保存并得以进一步的资源化。虽然由政府主导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利用会带来诸多弊端,但在民俗主义现象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之下,其中所折射的国家、地方、民间的新的互动关系,对于我们认识新的文化现象或许会带来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