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现阶段有必要杜绝“餐桌浪费”吗?

现阶段有必要杜绝“餐桌浪费”吗?

造成餐桌浪费的原因有二:点菜太多和不愿打包。不打包的原因又有两点:某些食品不便打包或不易保存,比如一些流质食品;另外就是“难为情”。综上所述:点菜太多和“难为情”都可以归结到“面子”问题去。
   央视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此巨大的浪费是令人惊奇的。但要承受如此的的浪费代价,人们图的又是什么呢?“浪费”,在一些人看来体现了“大气”,“大气”在社交中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特点。人们所说的面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与人交往中的“大气”。
    “人情社会”是中国的一大特色。人情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契约”,人与人的关系大都靠“感情”之类主观性的东西来维系,与西方就事论事的传统非常不同。面子在人情社会中是无比重要的。面子的有无,决定了一个人在这个群体中的自我认同感与获得支持的大小。一个被定义为小气的人,在群体中是非常尴尬并且自卑的,也意味着他有可能得不到群体的帮助与支持,因为(臆断)他小气他不会为我们这个群体做出应有的贡献。一般情况下,与群体的疏远必然带来生存上的焦虑与不安,故社会关系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面子则是众多人际关系中,关系重大的一步。所以,人们丝毫不会为饭桌上的一点损失斤斤计较,甚至还在背地里暗自高兴:“今天我倍儿有面子。”对于维系重要的社会关系,这点粮食何足挂齿?
      党和政府又一次,宣传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五毛们也屁颠屁颠地搞起了“光盘运动”。在鄙人看来这完全是治标不治本的show而已,过了一段时间自会被人忘记。当然,我不是要用烂俗的,“中国人的健忘”,来给出一个没有建设性的结论,相反,我倒非常理解中国人的做法。正如上一段提到“中国不是一个契约社会”(现在也不是),用人情来交流交往无可厚非,但无疑会导致“面子”崇拜,然后使大量资源浪费。那不这样又能怎样?(就现在而言)假设突然之间,间面子现象一并被根除,我想不到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暂时代替它,维系社会交流。
     一个体系中的各种制度具有战略的互补性,某一项或几项制度发生变革,其他制度要么进行相应变化,要么就会与新制度难以配合。对新制度的实施产生阻碍。因此变革要么整体推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会徒增巨大的制度运行成本。
     除非党和国家有能力变革这个小传统的社会,否则那些表面的动作是无济于事的。(当然我觉得传统也没有必须要改的必要)

TOP

公民社会就是要通过传统的力量改变传统。想到了夸富宴。

TOP

回复 2# 的帖子

就目标而已,我同意版主的观。制度社会比人情社会总体上来说比人情社会更有效,因为人情,人情,只让人将资源集中在”熟人圈”,阻碍了资源在更大范围的流通。但实际上,人情社会算是中国的小传统,而“要改变小传统”,这个命题的合理性仍有待讨论,一个民族国家可能丧失小传统吗?那么最终的解决之道,只有对于所谓的“餐桌浪费”重新定义(算是语言腐败吧),可以把它与繁琐的中国饮食文化进行类比(要追究起来,中国许多饮食传统不也属于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化,这样才有助于缓解民间的舆论压力。在此基础上,加强契约社会(法治社会)的建设,才算兼顾标本。

TOP

首先,浪费粮食≠中国现象
其次,浪费粮食现象主要集中的地方是饭馆、酒店和食堂,为什么家庭的浪费就比较少?普通民众的浪费与一般公费消费的浪费,孰轻孰重?
再者,“维系重要的社会关系”,与“节约粮食”之间非常矛盾?

TOP

我相信多数人都会改进的。毕竟我们也有勤俭节约的传统。

TOP

回复 4# 的帖子

谢谢斑竹指点。考察中国的酒桌文化,不难发现这些饮食场所:酒店,餐馆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没有吃饭那么简单,很大的功能就是社交,在我看来中国人的社交和面子无疑是离不开的;在家的话,几乎涉及不到什么社交,自然用不着为面子“浪费”;普通人和公务人员的浪费当然不可比,三公消费确实多的吓人。但不要忘记“三公消费”的目的是什么?一部分自然是贪图享乐,不是自己的不心疼,但不要忘记“官员”这个特殊属性。一些单位之所以喜欢大搞“三公消费”,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名利,为了升官发财,为了巴结讨好上级领导,为了得到资金项目,为了在短时间内营造出政绩,为了充分享受权力带来的快感等。某些上级领导下来检查工作,实际上就是专门去检查下属酒菜的质量、红包的薄厚、游山玩水散心的。因为人家大小是上级领导,手中有权,得罪不起,聪明的下属自然要拿出最高的规格、最漂亮的美女、最好的酒菜招待、陪侍一番,走时让腰包鼓起来,否则人家一不高兴,回去再说几句坏话,不但资金项目没了,还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升迁和财路。
这种社交行为,“浪费行为”为的是得到更大的利益与之相比普通百姓的资源有限,自然没有官员这种“优势”,但我们不能说百姓就没有类似的心理与行为。
就斑竹的最后一个问题,我猜是我没有表述好,我在文中想说的是“中国人的面子社交导致了粮食浪费”我没有说宣传节约粮食没有用,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因为其中的症结是由我们的文化导致的。(我文中的)浪费行为是文化问题的表象罢了,可能与版主理解的层面不在一个语境

TOP

回复 5# 的帖子

学长,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来说,“餐桌浪费”和我们勤简的美德没有冲突。我们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而“餐桌浪费”在我看来,是为(人情社会)社交付出的一种成本,以此人们可以建立关系,为自己的社会发展创造好的条件(至少动机如此),本质上也是使“浪费”成为了“投资”

TOP

夸富宴呵。
祭祀仪式是活人与鬼神共谋的”餐桌消费”。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餐桌消费的背景是多元的,有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应分别的、整体的考察,而不是仅从一个孤立角度予以判诀。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回复 9# 的帖子

同意,斑竹,学习了。受启发了

TOP

回复 6# 的帖子

很多菜都是有讲究的,丧宴与喜宴就有差别,一般都是量力而行,尽量契合地方风俗。如果一棍子打死说浪费,确实不合适。看过很多平常人家的宴席,一般都是十个菜,再加一两盆凉菜,如果说不浪费是不可能的。但是很多老一辈的人会打包回家一些,主人家也会很乐意。因此,重点不在于铺张不铺张,而在于是不是合理地处理那些菜肴。

提倡节约,养成习惯是好事。现在这个情况却是像一个运动,一个国家自上而下的动员,就有点没有对症下药了。我是这个意思。

TOP

回复 11# 的帖子

斑竹,我赞成你的最终观点。我只认为社会交往更应该以一种“契约”的方式,而非单纯靠面子。面子的交往方式是耗费巨大的。但我最后的意思是:要改变这种情况,“治标”是不够的,比如口头上的宣传“光盘行动”。最根本是要改变传统的交往模式(当然改变与否见仁见智).

TOP

出个主意

剩饭剩菜拿去喂猪,仍然可以参与食物链循环……
干嘛要签名,又不是真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