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在线讨论】研讨主题: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

【在线讨论】研讨主题: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

话题主持人:靳静山,张贺,杨雪,山人小卧龙


关于物质遗产的论文

[敖其]简论文化遗产的内在联系与保护措施

[马知遥]“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是否能并举

[梅联华]对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石奕龙 艾比布拉•卡德尔]对世界文化遗产运动当下实践的几点反思


[徐赣丽]乡村智慧:古村镇文化遗产的价值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文

[陈华文]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问题与思考

•[陈勤建]都市更新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

[洪伟]东部城市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建议

•[姜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



·[赖施虬 金小进]“非遗”语境下传统民艺的传承与发展


•[李丽丹]“在地化”与“在场化”:博弈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慧]当代大学生与非遗传承人保护

•[罗艺]论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宁锐]东路皮影甲天下


•[曲彦斌]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相互关系

•[申小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认识

•[史耀增]保护“非遗”重在保护传承人

•[苏长鸿]湖北省利川市凉雾乡诸天村端公传承人调查报告



[田传江]民间文化守望的个人体验



•[王媖娴]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之反思

[王静波]对于泰山皮影戏的个案考察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缘

•[吴效群]回到原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中国民俗学研究

•[张朝敏]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与实践

•[袁学骏]活态保护:河北民俗文化市场开发分析研究
(汇总者:张苗苗  周波)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首先速度把论文下载下来是正经事

PS:很期待看到大家的讨论哦,
大家都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喽

TOP

文化遗产学与民俗学,参见: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大家说说,这样汇总行不行?多批评啊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相当的好啊,很集中,很方便!

TOP

人的因素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是第一位的,但可能不仅仅要关注文化的个体传承者,或者传承群体,可能要扩大关注的范围。

TOP

一个不得不触及的话题:传承人保护

很多论文喜欢分析个案,或从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整体进行讨论,这无可厚非,当大家过多的思考着学科危机的时候,对运动的反思往往会找出一些眉目

每次谈起非遗,我更多的喜欢谈传承人。锡诚先生专门写过传承人的文章。我想这应该是接触很多基层或一线的传承人以后发出的讨论

说保护重在传承人。有点口号的之嫌,但是我对此却十分感动,而且很无奈,非遗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不仅仅是其自身,还包括它和民俗学,它和整个社会。当所有的媒体报道和学术探讨吸引我们向着反思运动的方向时,还有几人有精力去关心传承人

如果保护工作没有这么多纠结,把传承人问题解决好,我认为非遗工作解决了一半,同时也会为民俗学减轻压力。

当然我们不能把民俗学的年会和代表大会开成非遗工作会议,大家更多的从学术反思的角度考量是对的。不过深陷其中的我们,一时半会还难得爬起来……

传承人在各类民俗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

群体传承与个体传承,是否要区别对待?

怎样解决典型竖立而群体沉闷的尴尬?

民俗学原理中是否应该凸显传承人这一角色,怎样凸显?

作为精英文化形态的传承人与普通作为继承性质的传承群体有何区别?

…………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保护传承人,这个口号一直再喊,可是,非遗保护要是一点一点慢慢“喊出来”似乎动作太迟缓。虽然现在非遗从立法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保障,但是贯彻起来厚此薄彼的现象十分严重,和谐的运作看来不是短时间的事,至少现在看来,我们做的远远不够!

TOP

我觉得保护传承人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关于相关非遗事项生存环境的保护、改善或调整。只有有了合适的生存环境,才能继续传承,有所发展。
我们已经看到,即国家给了某些传承人一定资金,鼓励其继续传承某项技艺,但由于这一技艺没有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依然面临无人可传,即收不到徒弟的尴尬!
竹林青青,微风徐来

TOP

引用:
原帖由 后溪男孩 于 2010-11-9 21:16 发表
人的因素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是第一位的,但可能不仅仅要关注文化的个体传承者,或者传承群体,可能要扩大关注的范围。
有点才有面啊,现在中国许多民间文化的传承后继无人,这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情。只有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得以传承,才能谈及以后更广泛的关注。

TOP

回复 9# 的帖子

传承,既要有资金支持,更要有兴趣。否则在金钱的鼓励下,可能慢慢的徒有其表了,如果徒弟只为钱去学,能传承下去吗?更何况政策并不一定具有连续性

TOP

引用:
原帖由 竹林遗风 于 2010-11-9 22:14 发表
我觉得保护传承人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关于相关非遗事项生存环境的保护、改善或调整。只有有了合适的生存环境,才能继续传承,有所发展。
我们已经看到,即国家给了某些传承人一定资金,鼓励其继续传承某项技艺,但 ...
赞同你的看法,这是文化生境问题,环境是文化存活传承下去的根脉所在,没有新鲜的血液怎能茁壮成长!

TOP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0-11-9 21:17 发表
很多论文喜欢分析个案,或从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整体进行讨论,这无可厚非,当大家过多的思考着学科危机的时候,对运动的反思往往会找出一些眉目

每次谈起非遗,我更多的喜欢谈传承人。锡诚先生专门写过传承人的文 ...
民俗现象的存在与否,不一定要归于传承人,即使有传承人,但没有欣赏传承人的工作的社会空间存在,那么,文化遗产真的就是文化遗产了,活力没有了,保护只是狂风中护住可能燃尽的蜡烛而已。

TOP

引用:
原帖由 周波 于 2010-11-9 22:19 发表
传承,既要有资金支持,更要有兴趣。否则在金钱的鼓励下,可能慢慢的徒有其表了,如果徒弟只为钱去学,能传承下去吗?更何况政策并不一定具有连续性
国家的资金支持,有积极的方面,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效应,不是为热爱而传承,而是为了金钱诱惑,变了质的文化传承能坚持多久?!

TOP

引用:
原帖由 竹林遗风 于 2010-11-9 22:14 发表
我觉得保护传承人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关于相关非遗事项生存环境的保护、改善或调整。只有有了合适的生存环境,才能继续传承,有所发展。
我们已经看到,即国家给了某些传承人一定资金,鼓励其继续传承某项技艺,但 ...
“非遗事项生存环境的保护、改善或调整。只有有了合适的生存环境,才能继续传承,有所发展。”这句话可能存在一个本体的误区,诚如墨顿对功能主义的修订中提到的:“到底是社会环境是因,还是民俗现象是因?”
“保护、改善或调整”,对于一个变化中的社会环境,从何说起?
变化中的社会环境,谁来,谁有能力来“保护、改善或调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