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族节庆创意应重视要素表达

民族节庆创意应重视要素表达

中国民族报 2012年8月10日

□ 仲富兰


  日前,应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之邀,我出席了中国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先锋论坛,同时也参加了广西百色田东“芒果文化节”的活动。

  芒果飘香,田东传情,田东县是广西右江盆地上壮、汉、瑶、苗等诸多民族聚居之地,人杰地灵,物产也很丰饶,农业资源中的芒果等土特产品久负盛名。我想,田东芒果文化节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地区历史文化传统保护与传承的一个案例。尽管现在国内的各种节庆是“这节那会何其多,乱花渐欲迷人眼”,呈现出十分热闹的情景,但与这种情景相伴随的是各种杂音与议论。要问我的态度,我觉得节日本来就是人造的,对于一些新的节事活动,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在当今时代,一个地方每年举办特色鲜明的节事活动,对于提高当地的知名度,繁荣当地的经济文化生活,特别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无疑是有益之举。

  不论是传统节日也好,新兴节日也罢,重要的是要传播给力,办出个性,办出特色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创意研究中心主任朱雄全先生说得好:“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向民族文化的延伸、向民族地区的拓展,以期形成实现文化传承、提升价值、促进和谐的少数民族文化与经济双赢的产业链条。”接过朱先生的话题,我补充几个要素表达。我以为,民族地区举办本地特色产品的新兴节日,需要表达出文化、象征、视觉、场景这几个文化要素。

  说到文化表达,就是特别要强调和重视新兴节日的文化内涵。现在不仅仅是新兴节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没有好好阐释节日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被我们过成了放假吃饭;西方节日被我们过成了约会逛街;新兴节日被过成了赶集吆喝……很少有人关注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于是,各种节事成为大家一起聚聚的契机,这种状态就很成问题。“节日应该是一个平台,一个连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平台,增加社会的凝聚力、家族精神和团队精神。”一般节日都有三个东西:节日的象征物品、节日的仪式和节日的精神内核,三者融为一体。要将“田东芒果节”长久地办下去,就要不断地在文化表达上下功夫。

  不言而喻, “田东芒果节”就是以芒果作为节日象征物,同时要提炼田东县民族文化的诸种事项,将它依托在节日象征物中,形成广阔的“具有核心象征的文化空间”。有核心象征的文化空间应区别于一般的文化空间,它具有集中体现价值的符号,并被成员所认知。这种象征物既是传统节日的代表内容,同时又成为新时代构建节日空间的代表内容。这种具有渊源性核心象征的节日代表物的塑造对于芒果节文化空间的构建来说,往往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可以为民众传递一种明晰的节日讯号,打造一种浓厚的节日氛围,从而使“田东芒果节”在民众生活中留下崭新的文化记忆烙印,并传播久远。无疑,这种核心象征表达将是传统节日活态传承的关键内容之一。

  说到视觉表达,许多人马上想到包装、设计,那都是技术层面的东西。现在的设计界都以西方传来的观念与风格为楷模,这固然会给中国设计界带来些许新意和改观,但它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克隆式地照搬,临摹式地借鉴,节日和节日象征物设计也就失去了原创性,作品因流失了中华民族本土优秀文化血脉而失去了生命力,也就失去了竞争力。于是,我想到了“田东芒果节”的总体设计,只有从田东的山山水水和各个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寻找资源,在这块土地“地域气候”的层面上生长出来的视觉表达,才会具有常青的生命力。在营造“芒果节”节日文化空间时,不能固守形式,而要根据民众的需求和节日的状态探寻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

  芒果节既是节日,就离不开特定的时空场景表达。节日文化场景的表达,应注重芒果节与当地民众生活的结合形态,重视从观念到形式的全面创新,在尊重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在脉络和规律的基础上,顺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需求,从而使之有助于改善传统节日和民众生活的关系。要表达老“田东人”过节的惯制与习俗,比如,结合壮戏中的“师公戏”演出,结合瑶族群众喜爱的“金锣舞”,旧时用来酬神、祭奠、驱邪之类活动的民俗汇演,今天可以拿来作为“芒果节”的场景表达。再辅以包括芒果节习俗展览、芒果知识竞猜、节俗知识讲座、节俗主题征文等,包括应节物品商品售卖的场景也是吸引人气的应有之义。

  文化、象征、视觉、场景,这些元素一个也不能少。坊间有“弘扬传统文化,发展特色文化,强化公共文化”之说,我看这句话说得很好,田东县就是要将历史文化与当代民俗文化融为一体,将传统文化与产业文化相结合,让民族地区文化成为节庆的灵魂,节庆活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