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成了“急之国”?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7月26日 11:38 来源:沈阳日报
社会文化心态扫描之一
我们为何成了“急之国”?
○新闻回放:7月19日北京消息 最近一项关于“世界上最着急、最没耐心的地球人”的调查显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着急、最没耐心的人。为此,本期《新周刊》推出专辑……
●齐世明文:将目光拉回三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新闻中心在2007年7月联合实施的一项调查(1707人参与)显示,84.0%的受访者确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加急时代”。为此,笔者写下“圈点”文章《“加急时代”你咋活》。
从“加急时代”到“最着急、最没耐心的人”,连续创造十几年世界经济奇迹的中国人,在奥运会上摘金夺银、创造体坛奇迹的中国人,近日又连创“新纪录”,先是戴上“最拜金国家之一”的帽子,又成了“世界上最着急、最没耐心的人”,成了最不耐烦的“急之国”?
果真如此?有“新版民谣”为证:做事,一夜暴富,婚嫁,“速配”豪门;看牒最爱“快进”,上网狂点“刷新”;邮件,特快专递;拍照,立等可取;坐车,齐喊“高铁”;开车,加速插队;过街,爱翻栏杆……即便是最讲慢功夫的文化,也被“加速度’了,从一口气读完某某历史,到“30天学会英语”培训,“速成”风在文化各领域屡创“佳绩”!
追求快速成为中国的社会现实。谁按下了国人的快进键?有人说,作为一种公共情绪,“急”有科技、现代化和人们的主观情绪诸项。笔者倒以为,“急”作为情绪,像“愤怒”诸般,都是面对现实的应激反应而已,从根本上来说,只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作为个体,情绪带有偶然性,当这些偶然性的负面情绪成为普遍现象时,它真实的意义是一种警示。
什么警示?现代、后现代的语境交织,工业化、电子化、网络化的社会成形,资源紧缺引发争夺,分配不平衡带来倾轧,速度带来烦躁,便利加重烦躁,时代的心态就是拜金至上,为了钱一分钟也不等。
加急,加速,整个时代都在“超音速”。遗憾的是,这种高速是以人们文化品位的降低和生活情调的丧失为代价的。这便构成了人类包括中国发展的一个悖论。不是吗?四顾左右,神游万里,再看看我们每个人,不是像影片《红菱艳》中的少女一样,穿上了红舞鞋,“奔命”在无休止的“旋转”之中?
在这一“加急”状态中,国人便活成了“压缩饼干”。怎么讲?“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大”,一伙伙年轻人谈他们的感受。“天天不是着急,就是上火”,一群群中年人也发出慨叹。在不断加热的欲望鼓荡之中,在急遽的“生活节奏”催促之下,人们只知道“随大流”、“赶浪头”,活在别人的“看法”里,你就活成了“压缩饼干”:没有“月上柳梢头”,更没有“人约黄昏后”,什么精神的、文化的、还有审美的……汁液都榨飞了!这人的世界只剩下物、钱,以及形式和功利,还有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