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镇江)白蛇传传说》序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镇江)白蛇传传说》序

《(镇江)白蛇传传说》序

刘锡诚



白蛇传传说,广布于我国20多个省市区,是当代社会中还在口头上流传着的浩如烟海的民间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其所蕴含的特定的社会生活内容、所积淀的不同时代的思想和道德观念、所折射的风俗习惯与婚姻制度以及所显示的民族文化精神和艺术表现力,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Ⅰ—6)”,成为受到国家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作为白蛇传传说主要发祥地之一的镇江市,也因而被认定为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地。白蛇传因而无可争议地成为镇江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关于白蛇传传说的渊源,学界一向众说纷纭。有说唐代的,有说宋代的,也有说明代的,迄无定论。有学者说:初唐时镇江就有了关于金山寺和尚降伏白蛇的原始传说,而且后来传说中的“水漫金山”、“合钵”等情节,都可以在金山寺的民间传说中找到渊源。也有学者论道:唐人传奇《白蛇记》的故事,有可能就是白蛇传传说的早期胚胎。如果说,初唐金山寺和尚降服白蛇的传说和《白蛇记》中的故事,确与白蛇传传说有某种渊源关系的话,那么,白蛇传传说的流变,就至少有一千多年的流传史了。当然,白蛇传传说的渊源、发展和衍变,也许并不那样简单,笔者在《白蛇传传说精粹·论文卷》的序言里说过,这个问题有待于学界的继续研究,这里就不多赘述了。我向,学术上的争论无碍于这样一种认识:从镇江流传的金山寺传说和《白蛇记》,到南宋话本《雷峰塔》,再到明代的平话《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应该就是白蛇传传说传播和嬗变路径上最早出现的几个“驿站”。

口头流传的白蛇传传说,如同任何民间口头文学作品一样,具有这样的两个品格:一是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说法,围绕着一个传说的核心形成一个庞大的“故事群”;二是传说是流动不居的,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嬗变,粘连上不同时代的故事细节甚或情节、价值判断和审美诉求等元素。我们现在所听到的和读到的白蛇传故事的内容,与最初的故事也许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但我相信故事的基本内容(所谓“原型”吧)没有泯灭,是一个人妖之间的悲怆而美丽的爱情故事。镇江人口头流传的白蛇传传说,就是在这个故事原型的基础上,结合地方风物、地方历史、地方人地方风俗习惯而形成的有地方特色的异文。传说的大意是:在镇江长江中的金山上有个白龙洞,有条美丽的白蛇,为报答许仙救命之恩,在西湖与许仙结为夫妻。后白娘子在镇江五条街开了“保和堂药店”,施药济贫,却惹怒了金山寺的法海方丈。法海为拆散白娘子与许仙,端午时,以“雄黄酒”计使白娘子现身,吓死许仙。白娘子为救夫君,勇盗仙草;后来,为找夫君,又水漫金山,最后却被法海用紫金钵镇于雷峰塔下,在姊妹小青的帮助下,终于轰塔大团圆。主人公许仙和白娘子(白蛇)之间的爱情,经历了一个民俗学上所说的从“人妖不能共处”到“人妖可以共处”的艰难曲折的过程,又附会上了体现着佛道势力的法海的百般阻挠的因素,致使这个被学界称之为“异类婚姻”的爱情故事起伏跌宕,扑朔迷离,引人入胜。“金山寺”、“保和堂”、“白龙洞”、“法海洞”等地方风物遗迹,“保和堂施药、饮雄黄酒、端午惊变、水漫金山”等特指型的情节,都镌刻在了传说的叙事之中。在老百姓传承的民间口头文学领域里,幻想的奇诡和艺术的魅力往往不是理性所能左右的,正是由于主人公的悲怆的爱情磨难和美满的婚姻结局,更令世人同情,深深地打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的心扉,从而使其为不同时代的人们所共赏,也从而家喻户晓,代代相传。这就是白蛇传传说在现代化的今天仍然能动人以情、流传于世的奥秘之所在。让我们百倍地珍惜和尽心地保护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吧!
是为序。
2011426于北京

[ 本帖最后由 边缘人 于 2011-4-27 06:40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