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考察记》简介
文章作者:白鹭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张江华、揣振宇、陈景源撰写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考察记》一书于2007年11月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8万字。该成果是2001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B类)“藏东南喜马拉雅山区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关系研究”最终成果。
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生态环境问题愈来愈引起全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在国际环保活动的推动下,我国政府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高度重视,而且在全国实行了一系列旨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具体措施。我国的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工作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大量的以社会历史、前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和文化为内容的田野调查,获得了丰富的民族学人类学资料,尤其是对藏东南喜马拉雅山区诸民族的调查,是新中国诞生后首次组织的大规模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人员调查,获得了翔实和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该书作者作为长期从事西藏社会历史和文化研究的人类学工作者,为促进西藏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做了积极工作。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突破了过去在人类学民族学的调查中单一的思维方式,将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结合起来调查和研究,采用追踪调查和前后对比的研究方法。并在已有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该研究从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出发,利用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成果,把生态环境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把民族文化作为观察点即生态人类学的观点,经探究二者的关系和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后者对前者的适应。
作者采取了区域性研究这一思路,以一定的生态环境与该环境中居住的民族文化关系为考察范围,选定的具体区域是墨脱县。该县位于藏东南喜马拉雅山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内,那里是西藏高原的边缘地带,与高原腹地生态环境殊异,是一片独特的地理单元;从民族文化看,那里居住的是与高原藏族有差异的民族。墨脱县全县人口仅10067人(2003年),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县之一。其中门巴族占73%,其余是珞巴及藏族。他们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两岸海拨800-2000米的小片台地上。由于墨脱县地处边境地区,具有地缘上的特殊意义,因此该书有相当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课题组成员通过2003年的实地考察,与30年前在墨脱县调查的情况对比,既看到了墨脱县的巨大变化,各民族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文化知识一定程度的普及,也看到了民族传统文化在逐步消失。尤其感觉到那里不利的地形和生态环境,特别是地质状况的恶化,不但没有得遏制,反而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今天仍制约着当地居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
本书共分九章及一个附录:课题提出的社会背景和意义;墨脱县名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门隅、珞瑜诸族部历史性迁徒的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环境与刀耕火种农业的关系;生态环境与交通通讯事业发展的相互影响;墨脱县的医疗卫生与疾病防治;特殊生态环境对当地民族物质生活和礼俗观念的影响;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宗教、禁忌和丧葬;墨脱县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及附录:中国古代思想家及现代中外学者有关自然与人类关系的论述。
作者在此书中的主要观点有:1、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密切。墨脱县诸民族的迁徙、定居、衣食住行、礼俗、观念和宗教信仰等都与当地特殊的生态环境有关。墨脱县粗放的农业生产、闭塞的交通、落后的医疗和通讯,都受到当地生态环境的制约。这证明生态环境深深地影响着民族文化,当地的许多民族文化元素是在认识、适应和利用生态环境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墨脱县的特殊生态环境存在两面性:一方面,良好的气候和植被是青藏高原得天独厚适宜人类生存的良好场所,从远古到现代都有人类栖息,养育了一代代大地的子民;另一方面,松散的地质结构使墨脱县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不能负载人们对它超负荷索取的压力,必须减负减压。
3、墨脱县现存的刀耕火种农业是区域性的和有民族特点的农耕文化,它是在墨脱县的生态环境下,特定气候、地形和森林为主的植被条件下的产物;是当地居民适应环境、因地制宜的耕作方式;是在目前生产条件下难以取代的自然选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刀耕火种是否对环境造成破坏,关键在于生态环境能否及时自然修复被破坏的部分。当前墨脱县的刀耕火种地已经开发过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严重失衡,缩减刀耕火种地至合理水平是当务之急。
4、墨脱县的交通建设是一把“双刃剑”。限于认识的局限性,数十年来,墨脱县的交通存在着建设性“破坏”,已成为恶化当地生态环境(地质)的一个重要诱因。墨脱县的交通应该继续建设,才能改变闭塞的现状,但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考虑。只有用高科技、大投入、非常规的办法,才能减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认识墨脱县的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墨脱县百业待兴,各方面都要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最重要的是维护好墨脱县尚存的那部分基本上没有受到破坏和污染的生态环境(森林、空气和水),遏制其生态环境(尤其是地质)恶化的趋势,保护好森林,特别要防止出现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大开发”,以利于可持续发展。
6、墨脱县应加快实施退耕还林政策,进行积极的建设性开发。退耕的刀耕火种地的植被,应当通过种植经济林木的积极办法恢复,形成一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各族群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7、保护墨脱县生态环境要有全局观念。墨脱县给西藏保留了茂密的森林、清新的空气和珍贵的水力资源,具有无形的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将其保护好,不仅是墨脱县的责任,也是全西藏乃至全国的责任。支援墨脱县建设是对墨脱县干部和各族群众保护环境的生态补偿,对此我们责无旁贷。由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在印度上游,其生态环境的好坏还会直接影响印度东北部,保护好墨脱县的生态环境具有国际意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网站 2008-3-25
[
本帖最后由 放牛班的课堂 于 2010-2-2 10:3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