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住房民俗与民间语文

住房民俗与民间语文

住房民俗与民间语文

--------------------------------------------------------------------------------
新京报 发布时间: 2007-11-09 作者:曾念长





《共有的住房习俗》 作者:李斌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7月版 定价:36.00元

  


  【社会学】

  在中国,社会学著作要写得有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欧美社会学所践行的实证精神与中国传统文人的书写方式存在着某种难以消融的隔阂。中国的不少学者,写随笔得心应手,但写起学术著作,立马变成了面目可憎的数据狂。

  《共有的住房习俗》是一本有趣的跨学科著作。作者李斌是中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他用社会学的方法去阐释民俗学界所关注的命题,让人读来饶有趣味,也有助于拓展思考问题的维度。李斌是在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期间完成这本著作的。此前他已出版过一本社会学著作:《住房利益分化与社会分层机制变迁》。李斌的合作导师董晓萍在对比这两本著作之后给《共有的住房习俗》下了一个很到位的评价:文化感。

  本书与其他社会学著作的不同之处就是借助其他学科的语言来激活社会学语言的弹性和活力。《共有的住房习俗》最出色的一个地方,大概就是将社会学的“数据语言”与民俗学的“民间语文”很好地结合起来。本书力图揭示的一个命题就是:住房文化传统及其变迁。那么,如何向读者呈现这种传统的变迁呢?作者将这种传统分解成几个要素,再用社会学的调查统计方法和民俗学的个案研究方法对这些要素的时代变迁进行阐释。个案研究法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类似于“民间语文”的文本的大量出现。

  尽管“民间语文”还缺乏一个明确的共享定义,但它往往指向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没有想象力的书信、民谣、流行语、历史文献等等。而这些语言或符号,正是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试图去挖掘的东西。《共有的住房习俗》在个案研究中向读者完整呈现了许多隐藏在村里坊间的“民间语文”,这些语言超越了学术表达的惯常逻辑,从而让读者获得意外的阅读快感。

  但作者在探讨住房文化传统变迁时提出的一个理论预设在我看来是值得商榷的。作者认为,过去在农村或者传统社会中,盖房人就是住房人,或住房人就是盖房人,而今天进入市场后,盖房人与住房人脱离了、分开了。李斌的这本书并没有专门探讨装修这个问题。实际上,这是关键所在。现代商品房从建房到入住,实际上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开发商建房和业主装修。而后者其实是“盖房”的一部分。而且,商业社会把现代住房文化的精华压缩到了装修这个环节中去了,因此,没有把装修这个主题抽象出来做独立的思考,那么对住房文化传统变迁的考察就会存在偏差。

  □书评人 曾念长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