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读书报 日期: 2009年2月25日
以平常心看《海角七号》
■叶永烈(作家)
--------------------------------------------------------------------------------
台湾电影《海角七号》正在大陆公映。
担任过电影编导18年的我,对电影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在台湾,我接连看了美国大片《当地球停止转动》,看了中国大陆大片《梅兰芳》,我很想看红遍台湾的《海角七号》。
非常遗憾,从2008年12月12日起,《海角七号》在台湾各影院已经“光荣下片”,无处可看。因为台湾毕竟只有2300万人口,凡是想看《海角七号》的人,几乎都进了电影院看了《海角七号》,如果再继续放映下去,就没有人看了。我只得找来《海角七号》的DVD光碟来看。尽管DVD的视觉效果无法跟电影院的宽银幕相比,毕竟使我知道了《海角七号》的大致剧情。
《海角七号》走红之后,引来一片掌声,但是也有人斥之为“大毒草”。那是台湾作家王丰,语出惊人,在2008年10月10日发表题为《〈海角七号〉是株大毒草!》的文章,尖锐地抨击道:“在我眼里,这种电影是一株大毒草,它即使目的不在颂扬日本帝国主义,但至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带着一种感伤式的怀旧。所以,我坚决不去凑这种‘热闹’!”
此后,他又发表《〈海角七号〉绝对是一株大毒草!》,详细解释了他得出此结论的理由:“该片是用日本人的灵魂在思考问题。”王丰引述台湾日本综合研究所所长许介鳞教授的话指出,“只不过是美日‘次文化’的大拼盘,缺乏的是哲学思想与世界观”,“《海角七号》隐藏着日本殖民地文化的阴影”等等。
王丰的文章似乎过于绝对,称《海角七号》是“大毒草”有故作惊人之语的嫌疑,然而他的文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海角七号》中所反映的“日台情结”:《海角七号》所写的昔日与今天的两对恋人,都是“日台之恋”。影片所写的背景,也是日本摇滚乐团要来恒春,而台湾的“草台班子”要取而代之。
《海角七号》在大陆上映,许多大陆观众也对这种“日台情结”表示难以理解。《海角七号》中的“日台情结”,似乎与大陆影片《梅兰芳》中强烈的抗日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据导演魏德圣说,他最初是从台湾报纸上的一篇新闻报道中,得到创作《海角七号》的灵感。那是2004年7月中旬,台湾媒体报道一位服务于云林县台西邮局的邮差丁沧源,花了两天的时间为一封写着日治时期旧地址“台湾台南州虎尾郡海口145-1号”的信件找到收件人。
当然,大陆民众毕竟跟台湾民众隔着一道海峡,大陆民众观看《海角七号》,似乎有点类似于台湾民众观看《梅兰芳》。《梅兰芳》在大陆热映,到了台湾反应冷淡,我在台北美丽华电影院里看《梅兰芳》时,观众寥寥;《海角七号》在台湾红火,到了大陆反应平平。由于海峡两岸民众的经历、文化背景不同,对于同一部影片的反应不同,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现象。
叶永烈博客:
http://user.qzone.qq.com/622008698/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