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特殊生意“钱市儿”

特殊生意“钱市儿”

特殊生意“钱市儿”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23日 14:01 来源:城市快报 



  新中国成立前夕,大约在1948年秋冬季节吧,天津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生意,钱市儿。

  怎么还有卖钱的呢?

  不是卖钞票,是卖银元,俗称大头儿。

  国民党政权经济崩溃,发行金圆券,通货膨胀,一盒火柴两千元,一个窝头一万八,简直就是发疯,早已经不是经济,而是掠夺了。

  老百姓不相信钞票,有点钱,忙着兑换成银元保值,总还不至于“毛”了,于是银元生意应运而生,老城厢许多地方出现了倒卖银元的小市场。

  银元市场,也是人山人海,买的卖的,走来走去,没有固定的摊位,纠察一来,一哄而散,胡同里一个人影儿也没有,纠察一走,人们立即回来,速度快得就像电影里切换镜头那样。

  倒卖银元,卖方手里托着银元,最多几十块,一小摞,托在手掌里,一面走着一面小声吆喝:“买两块,卖两块。”

  买是一种价钱,卖又是一种价钱,做银元生意的就吃差价,类若后来银行附近倒卖外币的贩子一样,据说也不少赚钱。

  那时住在城里,胡同不远就是钱市儿,做大生意的双方常到距离市场远点的地方谈价儿,神色极是神秘,谈拢了,两个人到什么地方去取货交钱,谈不拢,分手,脸上一种很难形容的表情。

  倒卖银元要有经验,有技术,假银元和真银元一样多,一个打眼,就买了假货,没点本事的,绝对不敢“递手”。

  分辨银元真假,靠眼力,听力,小时候在老家,时时看见人们分辨银元,用两根手指捏着银元,侧着放近嘴巴,用力吹一口气,立即移到耳际,真银元有颤声,假银元没有颤声。

  造假银元的技术,也是能人上面有能人,有的假银元颤声和真银元一样,那可就要有点本事了。

  贩卖银元,不像鱼市、菜市那样,小贩围着皮围裙,钱贩子干干净净,带着三分的斯文相,市场里没有人吵架,人们客客气气,谈生意也非常和气。自然,是市场就有小偷,银元贩子们一面吆喝,一面似是自言自语地叨念:“家门口,手下留情。”一定是他发现了小偷,暗示小偷别来这里下手,都是自己人,撕破脸,可就不好意思了。

  临近中午,钱市儿收摊,买的卖的都各自回家去了,也有几个人留在钱市儿里下棋,一次我和围观的人们一起看两个银元贩子下棋,其中一个向另一位夸耀:“见过钱庄过大钱的情景吗?”

  这位老兄见过世面,是老天津卫,山西人开钱庄,每到岁末,钱庄过大钱,院里放着四口大缸,每口大缸四周,站着四个伙计,这样就是十六个伙计了,每人身后放着银元大筐,伙计们回身拾起银元,一摞一百块,架在胳膊上,脸冲着大缸,手松开,银元从手里滑下来,滑下来的银元落在缸边儿上,弹起来,发出声响,再落到缸里,听见响声不对,若是假银元,立即用两根手指弹出去,落到地上,最后一摞摞的银元“过”完,向掌柜报个数目,掌柜拢账,合上龙门,完成使命。

  这功夫,太了不起了,这种技术可能已经失传了,莫说现在,就是在当时,过大钱,也少有伙计往大缸里数钱的,再到后来,机器数钞,速度快得令人眼花缭乱,不必费心费脑,“过”钱,成了一种享受。

  林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