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汉画像石中的美味

汉画像石中的美味

汉画像石中的美味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16日 16:58 来源:深圳特区报



  甲鱼是美味,大约中国人都爱吃。前两年读木心的《上海赋》,觉得文采飞扬,气势纵横,写尽上海当年的风光。写到吃食,有云:“形容黄鱼炸得蓬,乃名‘松鼠黄鱼’,嫌‘鳖’不韵,改字‘圆鱼’或‘甲鱼’、‘水鸡’,其沿背壳之软体,昵呼‘裙边’……”读得人涎水欲流。可是我又想,“裙边”一称,也不只在上海才有。北宋有位思路敏捷的作家,湖北公安人张景,当皇帝问他们那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时,他对曰:“新粟米炊鱼子饭,嫩冬瓜煮鳖裙羹。”可见鳖裙之称,北宋已有之。

  现在甲鱼已是很贵的东西。1950年前后,至少在我的老家徐州,甲鱼的价钱不比其他鱼类高。我记得徐州的水产市场是在北牌楼子,黄河故道边那个“五省通衢”的牌楼下。我因身体不好,家里人常优待我,叫我去买甲鱼,回家炖了吃。家里人不敢摆弄它,我就当屠夫。甲鱼遇侵就缩头。这可不好办。我就用脚踩它,它伸头,我一刀结果它的性命。或者是用一根筷子逗它,等它发了火,一口咬住筷子不松口,我就拉出它的头,趁机下刀,也行。那时血流满地。有人说,鳖血才更补人呢,但我也没有别的法子取血了。那两年我吃了不少甲鱼。所以我觉得徐州人一直很钟情于甲鱼。

  最近又回一次徐州,参观了汉画像石博物馆。汉画像石就是汉代墓葬的石刻,刻有人物、器物,风俗礼习,饮食游艺,均于其中可见。好像当年鲁迅就十分重视这种画像的拓本,他在上世纪20年代就用力搜集过。那时候只有河南南阳发现一些,1935年他与台静农信中说:“因为购于店头,多不明出处也,倘能得一全份,极望。”那时难得,现在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更多了。我到那个宏大的博物馆去看,汉画像石真是太美了,太壮观了。看一看,丰富了我贫乏的知识。我就在那里看到,原来在汉代,徐州一带已大吃甲鱼。

  我看到的是一组关于“祠堂”的画像。夫祠堂者,祭祀祖宗之庙堂也。在中国,这是神圣之地。我看到,在一个祭坛上就放着三样祭品:两条鱼,中间放着一个大甲鱼。在徐州,甲鱼是美称,俗呼“老鳖”,虽好吃,好像不大入上流。在我的印象里,自古的祭祀,除酒外,就是谷物,还有羊、牛。这是极恭敬的礼仪。但在这里,却有甲鱼。可见,在汉代,甲鱼是可以上得了“台面”,可登庙堂的食物。至少在徐州一带,也就是在当时的“楚王”治下,在楚文化的范围里,甲鱼有了这个地位。

  还是在那个汉画像石博物馆里,我看到一幅“烤肉串”的画像。一盆火,一个人拿一串肉在火上烤。是现在时髦流行的羊肉串呢,还是牛肉串,抑或是鸡肉、鱼肉,不得而知。但是,“串”是肯定的,因为看得清楚,是用一根金属棒把肉“串”起来。一块一块的肉中间还有空隙,和现在的烤肉串一模一样。我于是想,古代人吃烤肉也不一定如我们想像的,都是大块大块烤,然后用刀切,或用牙啃。他们也知道先切成小块,再烤之。

  徐州人爱吃狗肉。汉高祖有位大将樊哙,真是了不起。你看他在鸿门宴上,保卫汉王刘邦,多么英勇忘我,连楚霸王都赞扬他。他是徐州沛县人,早年卖狗肉为生。所以现在徐州人还爱吃狗肉,恐怕是有说法的。做狗肉以沛县为中心,据说居全国之冠。吃法也与别处不同。这就是:做好的肉,吃时撒些生花椒,一起嚼,吃下。生花椒能好吃吗?这次我试了,很好。徐州朋友说,狗肉能“降”(降服)花椒,花椒能给狗肉提味。真是的。我佩服沛县老乡。但爱吃狗肉也不是只在徐州。韩愈《送董邵南序》有云:“复有昔时屠狗者乎?”问的是燕赵悲歌之士,也就是河北人,他们那里也好这一口。

  李国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