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衣俊卿谈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

衣俊卿谈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

衣俊卿谈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

西部网   时间: 2008-10-24 15:56:11





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衣俊卿




  2008年9月在"第二届网络媒体龙江行"大型采访活动期间,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衣俊卿接受了笔者的专访,就"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展开话题。

  据衣部长介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黑龙江省组织专家组开展"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专题调研,梳理出十大历史文化资源:民族历史源流系列,重点挖掘鲜卑文化、渤海文化、金源文化和满族文化四大古代文化源流;民族民间非物质遗产系列的保护和发掘;中外文化交流系列,包括俄侨文化、犹太文化、朝日文化、宗教文化;红色历程系列;文化名人系列;流寓文化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系列;开发建设系列;历史文献系列;地域风情系列。

  黑龙江省正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调动全省力量,依托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努力加大精品生产和文化品牌的打造力度,加强创作规划与引导,集中优势力量,推出一批以黑龙江省优秀历史文化资源为题材的文学、戏剧、影视、广播、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杂技、曲艺、民俗等各艺术门类的作品,打造成具有黑龙江特色、黑龙江风格、黑龙江气派的艺术精品和文化品牌,同时,要特别扶持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学流派、艺术流派、演艺团体,要在全国逐步形成"龙江制作"的概念和印象,为"文化立省"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依托,黑龙江省正在努力培育和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和文化中介机构,发展冰雕、冰上杂技、出版业、报业、动漫基地、影视制作基地、新闻产业园区、旅游风情园等文化产业,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黑龙江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与利用,一是具有"后发优势"。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黑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不快,对于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不足。这些为开发或为充分开发的历史文化资源会成就黑龙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二是,虽然黑龙江在全国不是文化最发达的省份,但是,它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是具有很突出的特色,并且在许多方面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黑龙江较为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17.5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自商周以来就与中原王朝建立了联系,历史上曾几度入主中原,两度建立中央王朝,孕育了独具特色的"鲜卑文化"、"渤海文化"、"金源文化"等,并保留下三江平原挹娄汉魏遗址、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金代上京会宁府遗址、金长城遗址等重要的文化遗址。

  黑龙江是个民族多样化的省份,多民族的聚居,陶冶出绚丽多彩的满族、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北方世居少数民族风情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鄂伦春族的歌舞和桦皮画,赫哲族的鱼皮工艺品精深加工,朝鲜族的民族风情园,满族的剪纸、刺绣,等等。

  同样,北大荒的开发,形成了各种流人文化、移民文化,特别是闯关东文化、转业官兵开垦北大荒所形成的农垦文化、转业官兵和科技人员开发大庆油田所形成的石油文化、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所形成的突破高寒禁区的文化,以及众所周知的知青文化。

  黑龙江不仅属于一般的移民文化,而且是典型的中外交流文化,上世纪初修建中东铁路后,俄罗斯人、犹太人及20多个国家的近20万侨民的涌入,形成了独具国际交汇特色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教育文化、宗教文化。这种中西交融文化和国内的不断的移民文化积淀了黑龙江多元文化的底蕴,形成了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异域文化多元交融的文化格局,形成了既具有边疆和民族色彩,又带有中西交融性质的文明特质。这种文化形态属于列宁所说的"碾碎了民族差别的大磨坊"的文化形态,具有中原文化不具备的兼容吸收性与开拓创造性。

  黑龙江具有壮烈的红色革命文化。黑龙江人民在抵御列强的入侵英勇顽强,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业绩,从1931年马占山将军在举世瞩目"江桥抗战"中打响了中华民族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第一枪,拉开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序幕。经历了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反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前赴后继,在伟大东北抗日联军那里,东北的抗日战争进入了英勇卓绝的时期,以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英雄人物为代表的抗联战士,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直到1945年虎头要塞的日军最后投降,这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

  由于地域和历史文化特点,黑龙江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和文化名人,如渤海文化时期的杨泰师,金代的洪皓,清代的吴兆骞、方拱乾,清末民初的杨小楼、王鸿寿等。20世纪20、30年代以来,受我党和进步思潮的影响,进步文艺、革命文艺和抗日爱国文艺迅速发展壮大,黑土地上先后涌现出金剑啸、塞克、萧红、萧军、舒群、罗烽、白朗等一大批有实力的优秀作家,以黑龙江为代表的东北文学创作力量在全国独树一帜。建国以后,在党的领导下,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或较早地建立起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日报等,黑龙江的文艺创作、新闻宣传等项工作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如:文学创作上涌现出关沫南、鲁琪、丛深、林予、巴波等著名作家,美术创作上产生了晁楣、张真麟、杜洪年等著名画家,以及游寿等书法艺术家,艺术表演上出现了刘小楼、云燕铭、张权、黄枫、郭颂等著名表演艺术家,新闻宣传上江村、赵乃禾、罗青等著名新闻人成为报纸和广播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相应地,黑龙江省有许多全国闻名的话剧、电影、小说、歌曲、绘画等等。

  目前,黑龙江省关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挖掘利用工作正在各个方面逐步展开。最近黑龙江省动漫基地和松雷集团的中国音乐剧《蝶》创作基地双双被文化部确定为文化产业基地。《文化站长》、《乡村爱情II》、《夜幕下的哈尔滨》等电视剧收视效果很好,电影《破冰》在长春国际电影节上获四项大奖,电影《千钧一发》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独揽五项大奖,还有一系列电影和电视剧正在制作中或正在准备发行和播出。作家迟子建的中短篇小说三获鲁迅文学奖,《新闻夜航》比肩CCTV的"焦点访谈"两获"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2007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黑龙江省夺得五大奖项六个门类的全部大奖,等等。

  但是,同许多省份相比,黑龙江省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现在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文化的事业和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比较长的周期,需要耐心细致的开发工作。为此,黑龙江省成立了文学、广播影视、舞台艺术、造型艺术、民间民俗工艺品、动漫及网络游戏、出版、旅游文化八个创意中心,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来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

  黑龙江省最近策划了一系列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其中之一是组织全省史学家包括外省史学家做一个大的工程,把史学研究和考古研究联合起来,开展"肃慎-女真族系的历史沿革和地理分布"研究。女真族几乎贯穿了黑龙江的整个历史,并且经历了渤海、金、清等几个重要历史阶段,而这些历史阶段对中华民族的走向有深远的影响。

  现在从文化遗址的挖掘和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女真最早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唐称"靺鞨",辽-金时期称"女真",清朝以后,"女真"称为"满洲",后通称为满族至今。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族整个族系的历史演变和地理分布,在黑龙江地域积淀下来的文化品格、文化性格、文化模式,以及各种文化遗迹遗存和文化遗产,和它对中华民族文化融合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十分有意义的文化挖掘工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