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乡间炕头农民小剧团
抚顺新闻网 2009-05-06 10:37:09
活跃在乡间炕头农民小剧团
“农家乐小剧团办在咱们村呀/爱乐的爱唱的凑到一块堆/演出的都是咱身边的事/把党的方针政策送进千家门”这曲名为《咱村也有文化人》的单出头,既道出了抚顺县农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也唱出了如今的农民已是文化人,能将发生在身边的鲜活事例创作成剧本,自编自演,自娱自乐。
因爱好文艺走到一起来
2004年,石文镇大堡村几名爱唱爱跳的妇女和擅长乐器弹奏的刘希胜自发组建了一支乡村文艺队,刘希胜的修车部就成了这些爱好文艺的农民排练和演出的场地。闲暇时,这些人聚在一起,吹拉弹唱,愉悦身心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欣赏。
看到群众如此喜爱自己表演的节目,刘希胜等人便开始自筹资金购买乐器,自己动手裁剪服装,利用闲暇时间,为村民演节目。村里的空地、修车部的小屋、村民家的炕头,只要大家欢迎、有观众,随处都是他们的舞台。
在县、乡两级政府的资助下,这支业余文艺队逐渐走向专业化。演员也由当初的五六人发展到现在的16人,文艺队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抚顺县“农家乐”艺术团大堡小剧团。
与此同时,抚顺县的后安镇和下马乡也相继组建起了小剧团。早在上世纪60年代,后安地区就活跃着一支群众自发的民间文艺组织。2004年7月,这些赋闲在家、爱唱爱跳的农民被社区组织到一起成立了乡村文艺队。因他们年龄都在60岁以上,文艺队便起名为后安社区夕阳红文艺队。与后安镇的小剧团不同,上马乡的小郊剧团则是自幼受其父影响、酷爱音乐的女青年孟姣发起的。孟姣9岁开始与父亲学习吹唢呐,13岁进班深造。学成后,与其他两位喜欢文艺的农民在竖碑村组建了上马乡的第一支文艺表演队。随着小郊剧团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小剧团的演员也由原来的3人发展到10人,队伍逐渐壮大起来。
让乡里乡亲也都乐起来
无论是大雪封山、挂锄农闲,还是三伏天气、酷日当头,只要小剧团的演员们一拉开阵势、亮起嗓子,远村近郊的老百姓就会闻声而动,聚来观看演出。
大堡村村部门前经常鼓乐喧天、人头攒动,小村庄也因此而显得格外热闹、像过年一样。大堡小剧团的演员们情绪饱满,演出高潮迭起;观众们热情高涨,掌声和叫好声不绝于耳。后安社区夕阳红文艺队的演员,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们表演的节目,仍能令在场的观众忍俊不禁,掌声雷动。上马乡小郊剧团几年来表演形式和舞台设备都在不断地变化、更新,演出形式由单一的唢呐表演,发展到各种表演形式并存。
这些小剧团活跃在田间地头,歌舞、唢呐、小品、二人转、单出头,让百姓笑声不断;电子琴、架子鼓、二胡等乐器表演更让农民拍手称赞;那些发生在身边的喜事、乐事、愁事、烦事,经过这些民间艺人的创作和表演,虽说比不上专业的,但内容健康,思想积极,充满了乡土气息,深受村民们的喜爱。
几年来,这3个小剧团不但参加村、乡、县的各种文艺演出,到本溪、沈阳、新宾等地进行民间文艺交流和巡回演出,而且还经常走村串乡,给养老院老人、学校的孩子送去欢乐和笑声。甚至村子里谁家有个婚庆寿宴、上梁生子,都会首先想到请小剧团来表演庆贺,让左邻右舍也都能沾沾喜气,乐和乐和。
小剧团的演员们不计报酬、任劳任怨,有时候排练和演出占去了许多农忙时间,可他们依然执著地在舞台上义务为乡亲们演出,宁肯荒了自家地,也要在茶余饭后给村民带来无穷的乐趣和欢笑。只要能够看到村民的张张笑脸,就是对他们演出的最高肯定和褒奖。
展现农村新面貌歌唱惠农好政策
抚顺县“农家乐”小剧团表演形式多样、随处即是舞台、演员来自农民,而且还是义务演出。除了这些特点,3个小剧团之所以能够拥有强大生命力的主要原因就是:自编自演。
小剧团演出的节目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大部分取材于农民身边的真人真事,都是由小剧团里的演员们共同创作。而且小剧团的演员紧跟形势,针对党的富民政策、科技种田,以及尊老爱幼、计划生育、反对“六合彩”等内容,自编自演节目,通过二人转、单出头、快板、独唱等形式表演出来,对群众进行宣传和教育。其代表节目有反映婆媳关系的表演唱《四大妈夸媳妇》;有歌唱党的富民政策、农民免税的新编歌曲《农民喜事多》;有反对“六合彩”,警示教育人们的二人转《小两口分家》;有宣传计划生育国策的单出头《计划生育好》……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艺术质量较高,或抨击大操大办、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或倡导勤俭持家传统美德和提倡社会尊重老年人,并且以艺术的形式巧妙地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融入文艺节目中,不但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而且还在省农民文艺征文活动、县镇文艺会演中屡获奖项。
小剧团的文艺演出给抚顺县注入了新的活力,村民们的许多陈规陋习也因此而发生了变化。据悉,哈达镇也正在积极筹建、组织一支属于农民自己的小剧团,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展现农村的新貌,讴歌“三农”的发展和变化
(记者 王丽敏)
来源:抚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