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争议:“风水课”该不该开进大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9日 11:09 深圳商报
主持人: 任锦敏
今日话题: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去年在全国高校首开《建筑与风水》课,开了两个学期,在社会上引起很大争议。本学期,学校以“风水课”带来负面影响为由,停开了这门课程。建筑风水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这些年一直争议不休。有人认为,在目前学术界也没有清晰界定的情况下,高校开风水课应该持谨慎态度,但也有人认为,高校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让学生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此,您有何看法?
不应借科学之名传播迷信思想
李英锋(河北读者):不知哪位古人曾做过一首关于风水的诗——“风水先生惯说空,指南指北指西东,若是真有龙凤地,何不寻来葬乃翁?”这首诗一举击中了“风水学”的死穴。如果说建筑的朝向、空间、布局、采光、周边环境等元素能够影响人的心情,影响居住舒适度,倒还可以理解,但如果说建筑能够左右人的性格,影响人的命运,就带有很明显的方术色彩,属于典型的迷信思想,毫无科学依据。普通民众信风水,那是他们的自由,但作为文化殿堂的大学,给“风水学”披上科学“马甲”,就亵渎了“科学”二字。
莫送弟(广西医生):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一种风俗,自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搬进大学课程还须谨慎些。毕竟,一旦引导不慎,很容易让学生误入歧途。对于风水,学术界尚且不能很好界定哪些是科学哪些是迷信,授课老师怎能讲得明白?为避免误人子弟,风水课还是叫停为好。
靳卫星(宝安读者):高校选择和确定相关课程时务必要严肃、认真、慎之又慎!如果有迎合社会上某些人的喜好开设建筑与风水课,会直接损害高校声誉,得不偿失。
不宜简单排斥传统文化
吕国营(深圳文化从业人员):建筑风水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这个问题有没有答案其实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它已经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建筑风水在地产行业的应用已经不再是秘密,而在我们的近邻香港,建筑风水甚至成为市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妨搁置有关它科学或迷信的无谓争论,根据市场的需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了解、学习乃至借鉴。
马廷刚(山东记者):众所周知,赫胥黎是宣传进化论的急先锋、科学派领袖,但亦主张小学德育教育中为《圣经》保留一席之地。极端保守派向来视赫胥黎为青面獠牙的妖魔,摧毁基督教的急先锋,绝没料到这位“毁教先锋”不仅不废读经,还对于《圣经》顶礼有加。这是为什么?赫氏的解释令人感慨万千:如果将《圣经》中的缺点与错误加以剔除,《圣经》就是人人可读的百科全书和民族经典。若在小学阶段彻底抛弃《圣经》,这就等于割断了英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对于主张完全废除,赫胥黎讥之为“杀鸡取卵”。我们应学习赫氏对《圣经》的态度来对待风水之说,不应简单封杀。
吴江(南京自由撰稿人):对于建筑风水这一话题,世界级建筑大师贝聿铭曾经有过论断:“建筑风水有好几种,比如说我们造房子,要背山傍水,这也是建筑风水。我觉得建筑风水我们是应该相信的,可是建筑风水如果弄得过分一点,那就变成迷信了,这个我反对”。可见,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假如仅仅因为“风水”中含有封建迷信成分,便将其一棍子打死,使其不得不走入“地下”发展,倒反而促成了一些江湖术士行骗发财。因此,如果着眼于研究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大学开设这样的课程也未尝不可。
去掉噱头改变课程名称
武洁(江苏医生):与其在大学“风水课”上作意识形态上的争论,倒不如先去看看这门课究竟讲授了些什么内容。据介绍,武汉科技大学的风水课,更多讲授的是人、建筑、家居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学问。不能仅仅因为“风水”二字便遭遇质疑,假如剔除其中封建迷信成分,将其更名为“建筑环境科学”的话,想必反对之声会大为减少。
曾慧清(福田教师):开设《建筑与风水》课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是因为“风水”一词在人们传统观念中始终与迷信紧密相连,如果改成“建筑与科学”不是既合理又自然吗?我认为作为一所大学,在开设课程时要严谨一些,建议把课程名称改一下,以免引起误解。
赵淑娟(河南读者):高校开设“风水课”,其实在国外并不算什么新鲜事。如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中都开设有风水学专业,其中日本的2000多所高校中就有110多所开设了风水课程。既然别的国家的高校能开设风水课,我们国家的高校也一样能开。因此,只要我们的高校能切实地把“风水”当成一种传统文化来研究,从民俗学以及建筑学的角度出发,剔除夹杂其中的封建迷信思想,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与方法对待它,相信就会被文明社会所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