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单霁翔:加强“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

单霁翔:加强“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

2015年03月10日 07:42 来源: 光明日报    单霁翔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为我国“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目前我国境内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主要包括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自治区的众多大遗址,如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高昌故城、麦积山石窟等。其中敦煌莫高窟和“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多年来,随着大遗址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的推进,上述遗址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和展示。2006年和2012年,国家文物局两次将海上丝绸之路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泉州、宁波、北海、福州、漳州、南京、扬州、广州和蓬莱等9个城市的50多个遗产点名列其中。

  “一带一路”的提出让有关地方看到了发展旅游的契机,纷纷制定相关规划设想,将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作为其中核心要素。然而,也有些地方不顾客观规律进行过度开发。实践证明,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尊重文化遗产保护的客观规律,妥善处理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防止为追求局部经济效益,实施过度的旅游开发,给文化遗产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建议“一带一路”沿线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建立“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长效机制,成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发展改革、财政、国土、旅游、建设、文化和文物等部门间的协调,完善重大事项沟通、协商制度,切实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在“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方面大力推广“敦煌莫高窟经验”。其次,加大“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投入,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相关地方政府考核内容,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切实保障“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的日常维护经费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抢救性投入,重点加强低级别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经费投入。同时确保各文物旅游景区经营性收入中有适当比例用于文化遗产保护。

TOP

“一带一路”文化维度:新“丝路”要有新“思路”

2015年07月30日 08:30    来源: 光明日报     李慧

  原标题:新“丝路”要有新“思路”

  自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倡议后,“一带一路”战略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文化将如何发挥应有作用?文化产业应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什么角色?“一带一路”又将为文化贸易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调研。

  1、文化先行:增进文化互融和价值认同

  场景 千百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上,一支来自西域的穆斯林商队艰难跋涉;贺兰山下,美丽的汉族姑娘轻舞着羊鞭。穆斯林商队来到贺兰山下,当英俊的西域青年与善良的汉族姑娘相遇,便上演了荡气回肠的历史传奇……丝绸之路上的商路风云、民族融合、爱情故事在这幅历史长卷中徐徐展演。巍巍贺兰山,滔滔黄河水,碧绿湖泊,金色田园,羊皮筏子等宁夏特有的地域性文化符号,巧妙地融入舞台美术中。

  这是大型原创回族舞剧《月上贺兰》的场景,通过丰富的艺术想象演绎了回族的历史变迁和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自2007年1月首演以来,《月上贺兰》分别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巡演。

  2010年,《月上贺兰》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项目,赴埃及、卡塔尔等地演出,剧中的浓郁回族特色和伊斯兰风情使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在埃及演出时,演出都已经结束了,观众还一直鼓掌,久久不愿离去。”负责《月上贺兰》编排和演出的银川艺术剧院总经理闫宏新回忆。“演出充分体现了中国演出团体的高超水平,我为中埃文化交流项目取得了又一次成功而感到高兴。”埃及文化部副部长侯塞姆·纳萨尔评价说。

  专家指出,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不同文明交流融合之路。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进步的重要动力,只有促进文化交流,才能实现更深层次的面向丝路国家的开放。

  “文化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先行作用。”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宏存指出,“一带一路”虽然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但它是用文化将历史、现实与未来连接在一起,成为中国面向全球化的一个战略架构。因此文化是“一带一路”的灵魂,文化产业是其中的战略基础。应发挥“人文先行”的优势,制定规划、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进一步推动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全方位、多领域交流合作。

  专家表示,在文化交流合作中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推动政府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除了顶层设计,还要精心打造新的文化交流品牌,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论坛、展览、演出活动。要围绕“文化新丝路”的主题,联合翻译、出版相关书籍,拍摄、播放有关影视片。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手段,通过音乐、演出、动漫、网游等文化产品,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概念和经济合作战略,它更是一个建立在历史文化概念影响基础之上的文化影响力概念。文化共识及价值认同的基础战略的地位与作用,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认知维度。”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指出,文化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繁荣的主要渠道,也是世界文明日益多元、相互包容的时代标签。

  2、产业支撑:提供发展空间和历史机遇

  案例 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办公室挂着一幅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艾哈迈德·白鑫,这个原本打算在银川只待3个月的埃及人,一待就将近5年。4年前,他和合伙人张时荣联合创办了宁夏智慧宫文化传媒公司。公司成立4年来,先后翻译及版权输出阿拉伯语图书440余册,目前智慧宫已获得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中阿文互译市场70%以上的份额。

  智慧宫文化传媒公司只是“一带一路”战略带动沿线省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是和平之路,更是文化之路。‘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机遇。”张时荣介绍说,目前,在阿拉伯图书市场看到的90%的中国图书是智慧宫贡献的,未来,我们将在宁夏设立阿拉伯国家出版商协会驻中国办事处,把宁夏打造成中阿文互译中心和版权交易中心。

  古丝绸之路曾经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通道。如今,“一带一路”战略将东亚、中亚等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战略构想蕴含了大量的文化产业发展商机。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有很多特色文化资源,在资本聚合的过程中,如何根据合作国家的文化资源特性,建构不同价值形态的文化产业合作发展平台,通过产业资本来发展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业态,从而实现保护不同的文化生态,这是极为重要又极具战略前瞻性的突破口与重要抓手。”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分析指出。

  为促进“一带一路”互利合作走向纵深,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提出,“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等具体部署和举措。

  “‘一带一路’给宁夏等丝路沿线省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企业发展主动性很强,某种程度上在推着政府走。”宁夏文化厅副厅长杜秀岚同时指出,在发展中我们依然面临产业“小、散、弱”的局面,缺乏龙头企业、缺少专业人才。未来要在顶层设计上提出具体规划,在基础设施上,比如铁路和航空专线上给予支持,给企业开拓市场“推一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实现特色资源“走出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嘉珊教授表示:“文化具有先天优势,在国际交流、国际贸易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文化及其产业拓展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与视角,其战略意义不低于基础设施在互联互通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要打造文化资源资产化平台和机制,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及民间力量的参与,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更积极的实践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进程中。”

  3、 贸易引领:构建市场机制和合作平台

  探索 两年前,青海布哈拉民族服饰落户宁夏。在“一带一路”战略支撑和促进下,这一民族服饰企业坚持外向型发展战略,生产的穆斯林民族帽制品和长袍等产品畅销中东等国,2014年出口额达3700多万美金,成为同行业全球规模最大和市场覆盖率最大的企业。“10顶穆斯林国家民族帽子中我们生产的就有7顶。但是原来我们主要做的是市场低端,未来我们要做文化做高端,用文化提升产业和贸易附加值。”布哈拉民族服饰有关负责人说。

  “文化贸易是文化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支点,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撑下,文化贸易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高宏存分析指出,“一带一路”战略将更加有利于经济转型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中西部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富集的地区,需要升级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背景下,需要搭建起新的平台,建立一种与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相适应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全国超过20个省区市正在进行“一带一路”有关规划项目,不少项目涉及文化产业与文化贸易领域。多个文化企业已经行动起来,寻找新的“走出去”发展平台,开拓国际市场。然而,在发展中,它们也受到了不同因素的制约。

  “今年八月,银川将开通迪拜直航,这将为我们金银工艺品出口带来巨大的交通优势。然而,目前,一些配套政策仍然成为文化贸易发展的障碍,例如对于手工艺品的海关检验仍然保持百分之百的检验率,而东部一些省份则是10%抽检。未来应制定向西开放特殊政策,在商贸物流、人才引进、融资环境等方面制定新的政策,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和保障。”宁夏金银街黄金珠宝文化产业园总经理王智勇说。

  “在‘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中,很多企业面临此前没有遇到的新问题,例如智慧宫文化传媒公司筹划建立阿拉伯国家出版商协会驻中国办事处,这一机构的落地和审批依然面临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布哈拉民族服饰致力于打造面向穆斯林市场的商品和食品集散中心,建立线上线下贸易合作平台,亟待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我们正在加强政策支持和体制机制创新上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努力。”杜秀岚指出。

  针对这些问题,高宏存分析指出,要从企业和政策两方面做出努力。文化企业要在创意设计、科技创新、供应链管理、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大投入,延伸文化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此外,应整合各方面资源,遵循“政策先行先试”的原则,完善基础建设、人力配备和产业升级的保障措施,推动相应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实现落地,寻求“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新的升级点和突破点,搭建有效的市场机制和合作平台。

  链接

  文化部部长助理刘玉珠:丝绸之路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空间概念和文化概念,丝绸之路文化是沿线各国、各地区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文化符号。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加快我国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我们要积极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加强各国、各领域、各阶层的交流交往,夯实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的民意基础,促进实现沿线各国全方位交流与合作。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罗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缺少创新的激情,缺少对传统的继承;不缺少对外开放的勇气,缺少文化走出去的能力;不缺少国家对文化的资金投入,缺少精品力作的大师级人物的诞生;不缺少历史文化的资源,缺少当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有了“新思路”才能有“新丝路”。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在“一带一路”格局中,文化及其产业的发展战略要前置,一方面可以建立共识,清除战略误解,减少摩擦或冲突;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业态,也可以丰富与壮大“一带一路”的战略内涵与规模。文化的交流、资源的整合开发、产业的规模发展,一定要建立在平台机制的形成上,这样既可以提升有效性,又可以持续做大规模。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张学栋:“一带一路”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创新合作模式,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在“一带一路”的每一点、每一处,都是文化创意元素的“聚宝盆”,整个“一带一路”就是发现和挖掘文化创意元素的超级“大宝库”。“一带一路”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有关各方可以将现有的、计划中的合作项目串接起来,形成一揽子合作,争取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互联网”+“一带一路”+“人脑的创造力”所爆发出的创意正能量,必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乘数效应。(杨君 整理)

TOP

国外专家谈"一带一路"及文化发展:保护好原生态环境

2015年07月27日 09:2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7日(记者 张雪)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发酵,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贸易交流也变成越来越紧密。7月16日,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游记作家、翻译家、摄影师翁鸿鸣和来自荷兰的欧盟亚洲研究所项目合作主管吉姆做客《文化名人访》,共同探讨“一带一路”与文化交流。两人目前正在中国参加2015“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研修主题都与“一带一路”相关。他们表示,“一带一路”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带来了发展旅游业的机会,但他们建议不要盲目发展旅游业,不要破坏原生态的环境,不要变得千城一面。 

  

  翁鸿鸣和吉姆做客《文化名人访》 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摄

  对“一带一路”的理解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翁鸿鸣说,他之前曾在中亚五国包括阿富汗做过研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一定的了解,“我觉得‘一带一路’对于整个地区来说是一种经济合作的平台。因为很多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他们也盼望着可以学习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的经济迅速发展的经验。”此外,他认为不单单是在经济方面可以提高合作和交流,更是国家与国家,人与人的交流平台。
  来自荷兰的吉姆认为“一带一路”是个规模很大的项目,他表示一直非常好奇这个项目会如何影响这些国家和经济。“很多人常和我说‘一带一路’就是跟投资、经济、贸易有关,但是我觉得文化部分特别重要。”吉姆认为,中国政府要把“一带一路”做成一个成功的项目,注重文化部分很关键。
  另一方面,吉姆表示,‘一带一路’也是中国公共外交的一个部分。“未来,中国政府要告诉别的国家,我们要帮助你们发展经济。”

  研究选题

  2015“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是由文化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举办的一个国际学术文化交流项目,于7月5日至24日在华举办,邀请了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以色列、尼日利亚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36位优秀青年汉学家来华参加研修。翁鸿鸣谈到本次研修交流,他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并且介绍了他们的研修主题。

  除了记者的身份外,翁鸿鸣还是一个游记作家,他之前在阿富汗待过三年,在中亚其他几个国家也都做了一些研究,对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有所研究,因此,他对“一带一路”的选题十分关注。  

  来自印尼的翁鸿鸣告诉我们,他目前在谋划一本关于印尼海上边境的书。他介绍说,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岛国,现任总统佐科·维多多上台以后,打算把印尼打造成一个海洋强国,称作“海洋之州”。翁鸿鸣认为,印尼的海洋强国政策跟中国的“一带一路”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我来参加这次研修,也是想了解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到底是什么?‘一带一路’这个平台跟印度尼西亚的‘海洋强国’可以有什么合作。”翁鸿鸣如是说。
  吉姆做介绍了他的研修主题“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评价中国政府如何渗入新丝绸之路农村经济”。他表示,中国发展新丝绸之路农村经济,不能千城一面,要保持中国西部农村原有的特色。 
  对于农村借题发展文化旅游,吉姆恰恰认为有点危险。“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他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生活。我觉得如果农村集中两、三年世界发生巨大改变,这样太快有点危险。”吉姆建议,要保留中国西部农村原有的特色,不能是一股脑儿的发展成一个样子的。  
  “一带一路”与旅游
  今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一带一路”如何发展旅游成为大家所关注的话题。
  翁鸿鸣表示,他非常认同旅游业能推动经济发展,不过他表示发展旅游业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开展旅游业。
  首先,他认为为了发展旅游去改变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比如让中国人换上西方的服装去吸引外国人发展旅游业,这是很荒谬的。”其次,旅游业可以推动经济,但也必须要有当地自己的经济基础,不能完全靠旅游业。最后一点,特别是很多地区原生态的环境就非常美,不能破坏和改变。
  来自印尼的翁鸿鸣举例道,现在很多东南亚的国家,由于需要大量外币就盲目的发展旅游业,这对文化的影响是很大的,对环境破坏程度也很大。
  翁鸿鸣介绍,现在印度尼西亚也在大力推广农村和边境的旅游业。他建议政府不能单纯考虑短期的经济收益,更要考虑如何把旅游业当成一个可持续的发展项目。    
  相关介绍
  翁鸿鸣
   来自印尼,游记作家、翻译家、摄影师。曾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担任外国专家,在阿富汗和中亚王国做过三年自由记者,帕茲瓦克通讯社资深摄影记者。翻译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创作作品《零点》、《分界线》。
  吉姆
   来自荷兰,欧盟亚洲研究所项目合作主管、Bambozo.com联合创始人。曾担任欧盟对外事务所亚太部职员和欧洲亚洲事务研究所(EIAS)项目协调员。
  2015“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
  该计划由文化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举办的一个国际学术文化交流项目,于7月5日至24日在华举办,邀请了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以色列、尼日利亚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36位优秀青年汉学家来华参加研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