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文化符号—报刊亭:全国城市31%遭遇拆除
2013年04月12日 08:1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尹卫国
据媒体报道,河南郑州市区最后一座报亭4月2日被拆除,经过城管部门近一年的“啃骨头”,郑州421个报刊亭无一幸存。河南省文联副主席郑彦英将这一行为比喻为“撕掉了城市的一道文化符号”。而据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统计,短短几年中,全国城市31%的报刊亭遭遇拆除厄运。
据了解,各地拆除报刊亭的理由主要有二,一是有碍观瞻,影响城市形象。报刊亭是文化的载体,应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如果说报刊亭的破旧、杂乱有损城市美观,那多半是管理问题,有关部门完全可以通过城市街景的设计,将报刊亭打造成内有文化含量、外观养眼的“风景线”。
拆除报刊亭的另一个理由是报刊亭占用道路资源,影响交通。郑州就是以拓宽道路为由将所有报刊亭“格杀勿论”的。笔者认为,这个理由很牵强。小小报刊亭能占用多少资源呢?报刊亭通常建在人行道上,不会影响机动车通行,而作为“文化风景线”的报刊亭星罗棋布于城市大街小巷,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本身就是一个个耀眼的文化标识与景观,何乐不为呢?
当下报刊亭承载着许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功能,据统计,全国报刊亭每天零售中央及地方各级党报党刊16万份之多,党报通过报刊亭更便捷地走进群众,好政策直接深入百姓心中。报刊亭还是现代都市的“文化亭”。数据显示,报刊亭零售的报刊、杂志超过2700种,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还要看到,报刊亭是市民自谋就业的渠道,北京街头的报刊亭就解决了5000多人的生存问题。
报刊亭是城市一道风景线,彰显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现在,许多地方都在通过发展文化提升城市形象,而取消报刊亭不仅不能提升城市形象,反而会因此失去城市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