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西部家族式村落的春节祭祖盛典
新华微博 2013年02月26日 16:34:51 来源: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华社记者 高皓亮
新华社南昌2月10日电 夜幕降临,小孩敲响的鼓点,让平日寂静的村落“动”了起来,门前高高挂起的一个个红灯笼,隐约指点着夜色中的人家所在,这里是地处中国西北甘肃省东南部的一个小村庄,群山环绕的村子中,四十余户高姓人家即将上演每年一度的祭祖盛典。
随着村子中“接纸了”的呼叫声,村子的男丁纷纷向村头的那棵百年柳树下聚集。75岁的高连书老人告诉记者,从自己记事起,每年大年三十晚上人们都要到村头那棵老树下迎接祖先“回家”过年。
族中的几位长者跪在人群最前方焚香烧纸,火光映照下,长者们满脸虔诚,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每一项议程,上酒、倒茶、祈祷、叩首,族人按照辈分大小依次在后跪拜。记者看到,先前正在嬉笑的年轻人,此时也严肃起来,庄严地跟着长辈行礼。
在村口“接”到祖先后,长者端起族谱,带领族人向族长家中走去。经过和村口老树下基本一样的流程,族谱被安放在族长家中传承至今已近百年的梨木老桌上。从大年初一到初三,祖先将在这张桌子上接受子孙后代奉祀。
“这样祖先就可以和我们团聚,和子孙后代一起欢度春节。”高海兴告诉记者,大年三十晚上,族中所有男丁都会聚集在自己家中共进年夜饭,一起陪伴老人守岁。“最多的时候有近30人一起守岁。”
记者在族谱上看到,世代农耕的高氏先祖于清朝光绪年间,在当地一位名叫张志仁的秀才的帮助下,得以修订族谱,建立家族世系图。据族谱所载,最早可考证的高氏始祖生于清乾隆年间,这一家族传承至今已有两百余年。
中国民俗学会顾问柯杨指出,大年三十迎接祖先“回家”,是汉族先民所共有的祖先崇拜风俗遗留,是农耕社会的遗留物。在当前工业化进程中,一些交通不便、闭塞的农村保留较为完整,在城市则已经相对淡化。
在甘肃省会城市兰州工作的高仁杰告诉记者,由于出门在外,自己已有多年没能参加老家大年三十的祭祖活动。“有时会在黄河边上面朝故乡,给祖先烧一些纸钱。”
柯杨告诉记者,祭祖行为不是迷信,而是子孙后代缅怀祖先养育辛劳的纪念活动。他认为,农耕社会一些传统的礼仪,包括祭祖活动,都应该很好的传承下来。
“这是民族的美德,应当予以支持、弘扬,要知道是祖先的辛劳才造就了家族今天的发展。”柯杨说。(完)
作者简介:高皓亮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届硕士研究生 现任新华社江西分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