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海皮影戏艺术展回顾千年悠长历史

上海皮影戏艺术展回顾千年悠长历史

2012年06月09日 16: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6月9日电(记者于俊)展馆内搭建着一个高台,3平米大小的白色半透明幕布紧贴着用兽皮制成、由艺人操控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剪影,这些灵动的彩绘剪影透过幕布后方的灯光照射、随着艺人的说唱和乐器的伴奏,清晰地在幕布前方显现着“杨家将”的剧情,赢得观众啧啧称好……  

  这是正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揭幕的“记忆中的灯影”——传统皮影戏艺术展的一幕场景。主办方表示,举办这个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戏种艺术展,是为了纪念每年6月9日的“中国文化遗产日”。

  皮影,又称灯影,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

  此次现场展出的200多件明末、清初以来,用驴、牛皮等制成的皮影人物、头饰、道具和布景,出自上海文化艺术档案馆的珍贵馆藏。它以实物镜框装裱并辅以文字介绍的形式,让参观者近距离地欣赏到皮影的细节,对该古老戏种的历史发展、制作工艺、造型特点有直观的了解。

  上海文化艺术档案馆馆长俞瑾云先生向记者介绍:皮影制作采用刮皮、刻制、染色、熨烫、定缀等工艺,分别制作成面型、胸部、臂部、双臂、双袖、双掌、双足七部分。一般制作成人体的侧面,双面都涂有彩绘。其形体可以随意的变换,表演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相关展板显示:有着一千多年史料记载的皮影戏主要发祥于陕西、山西、河南交汇的黄河流域,盛行于明末清初。早在南宋初期,浙东一带的皮影戏班将此戏种带入上海。清光绪年间,上海县(今闵行)七宝镇首组皮影班。上世纪30、40年代,上海的皮影戏班有50多个。

  作为古老的民间戏种,已有10个皮影艺术项目被中国国务院列入2006年颁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濒临失传的皮影艺术在新世纪迎来了发展生机。

  在本次展览的开幕式上,来自上海七宝古镇的皮影艺人们现场表演了折子戏“杨家将”、“武松打虎”等戏目,让观众体验了一把皮影艺术的魅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