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要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民族民间艺术
【时间: 2009年05月13日 】【来源: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 蒋林 】【编辑: 蒙卫芝 】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蒋林
5月5日,中国曲艺家协会党组书记、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一行7人走进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美女村”,亲身感受古骆越民族的文化瑰宝——天琴艺术的无穷魅力。
“美女村”的村民们身着壮族服饰,表演了《百扇舞》、《跑马》等原汁原味的天琴弹唱,天籁般的歌声、叮咚的铜铃声、独特的天琴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曲美妙和谐的天琴之声。姜昆赞叹:“我们曲艺工作者,就应该从民间寻找灵感。走进‘美女村’,我们看到了大家对天琴的钟爱。天琴表演,一点矫揉造作都没有,非常朴实无华。不管天琴故事还是天琴乐器都是很质朴的。现代曲艺,要从民间艺人当中去汲取营养,寻找能够使自己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的亮点。”
姜昆一边听天琴,一边向天琴世家传人李金政了解天琴的传承情况,李金政拿出师承族谱介绍情况。当姜昆了解到,需要五代的传承才能成为天琴世家,才有资格收徒传艺时说:“我们相声也是这样。”说罢,拿出自己签名的自传《笑面人生》以及曲艺期刊赠送给天琴师傅,“希望我们的天琴艺术能够继续保持这样的原生态,为中国曲艺增添色彩”。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曲艺家协会也将迎来成立60周年的纪念日。因此,中国曲艺家协会将今年定为“创作年”。姜昆一行此次走近天琴,是对少数民族曲艺艺术生存状态进行调研,旨在为少数民族曲艺艺术打开新局面。
天琴还应如何进行包装?面对大家的问题,姜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天琴的包装应是指发现、挖掘、推介,而不赞成进行别的“花哨”的包装,天琴包装得走了味,就成了“地琴”,我们就再也享受不到原始淳朴的天籁之音。天琴艺术在创作发展的过程中,先人已赋予它非常结实的骨架支撑着传承,没被演化改良,少了一份时尚,才显得格外珍贵。
姜昆说:“原始状态的东西,就是一本教科书,记录着先民把生活的感受化为音符,如果将其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就相当于水失去了源头,将是死水一潭。或许改变后会掀起一时波澜,但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我们永远不能抛弃这本教科书,要像保护‘国宝’、‘古迹’一样保护我们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遗产。”
天琴是属于一树多枝的艺术,其说唱形式是属于曲艺的门类,曲艺起源于宗教艺术,但作为音乐的研究也同样可行。此次调研,专家们满载而归。大家高兴地看到,新的、好的天琴曲目不断出现,会弹唱天琴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老艺人、老曲目也得到很好的保存。据了解,过去天琴弹唱只传男不传女。近些年来,龙州县的决策者们,为挖掘、利用本土的文化特色和优势,实施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举措,如:在龙州县小学开设“ 小天琴兴趣班”,在民族中学开设“天琴艺术班”等。
姜昆总结少数民族曲艺有原始传统性和现实性两大特点。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阻挡了传统文化传承的步伐。许多宝贵的民间文化已存在很长的时间,就是没被人发现和推出,它需要一定的经费进行挖掘整理,而这更需要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视和支持,龙州天琴是成功的典范。
说到今后的曲艺创作,姜昆认为,曲艺作品是走入生活、生产第一线的艺术形式,不能陈旧、迂腐,而应富有朝气,让观众能够从新的作品中体验生活中的欢乐和哲理。“现在观众反映曲艺作品不好看,是大家把讲故事的传统坚持得不够。许多东西是不能杜撰出来的,而是需要到生活中去体验,在生活中汲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