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子"是发展民俗接待的金饭碗
2014年09月15日 08:09 来源: 北京日报 于丽爽
房子是农村人的脸面,富裕起来的村民干的头等大事就是拆旧房盖新房。可在密云县溪翁庄镇金叵罗村,村支书伊书华却想方设法劝说村民不要拆老房:“咱村民俗旅游刚起步,老房子是做民俗接待的金饭碗,拆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走进金叵罗村,街道旁有一处不显眼的灰砖砌墙的小院,飞檐翘角的门楼一下子把人拉回往昔。进到院里,屋檐低矮的老房子,看上去像老电影里的,木质的门当、窗框、门柱,还有窗台上摆放的老南瓜,完全是旧时农村模样。掀开门帘看屋里,墙上挂着簸箕、水瓢、辣椒串,地上摆着风箱、斗、水磨,土炕上,蓝色、红色老花布做的被子、褥子看着就很温暖。穿过前堂到后面,新接出的一长条是现代化的厨房、卫生间。整个小院,让人看着怀旧、住着舒适。
这处名叫“北井小院”的农家院,是村支书伊书华自掏腰包,对老宅进行设计改造而成的。“这套院子是1920年代盖的,懂行的人看了都说有民国时期的感觉。拆了简直就是犯罪啊!我们重新进行了设计改造,保留原来的外观和骨架,进行了加固,增加了一些现代化的旅游接待设施。”伊书华说,这套小院7月份完成改造,以包院的形式对外接待,平日1680元一晚,节假日1980元一晚,尽管价格不低,但预订的电话还是接连不断。“这说明我们走的路子是对的。”伊书华不无得意。
伊书华做这套小院,可不是为了自己挣钱,是为了给村民做个示范。“我们村有1000来套院子,大部分都翻新了,盖成钢筋混凝土的房子。这种老宅子还剩30来套。我们呼吁村民不要拆,可大伙儿没感觉,还在继续拆,让人心疼。”
金叵罗村位于密云县城去往水库风景区的路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有2000多口人1000来户,是个中等以上的大村。此前村里没有像样的主导产业,这些年村民开始陆续发展民俗接待,主打垂钓等内容,但在和其他村的竞争中,特色不明显。
前两年,在外经营旅游公司的伊书华被村党支部召唤回村,希望能发挥他的从业经验推动村里发展,带动村民致富。自己富了,但看着村里这么多年没什么大变化,伊书华也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帮着村里找出路。
盘算盘算村里的旅游资源,伊书华发现,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的30多处老房子,是全村不可再生、最宝贵的财富。伊书华说,现在京郊民俗村,有特色的大致分两类:要么整村改造,变成小别墅;要么就做老院子,越老越好。就怕不新不旧的钢筋混凝土房子,比不过宾馆,也没有农村味道。
近百年的老宅子为什么能保存到今天?“住村里有点儿钱的人,房子早翻新了。没翻新的都是进城上班去了,家里没人住,就这么一直闲着,有的对外出租。”村民介绍。这两年,“回村养老”成为一种风尚,很多在城里上班的村民到了退休年龄,都陆续回村养老。第一件事,就是把老房子拆了盖新房,看得伊书华着急。可劝阻的话说了一箩筐,村民还是不当回事儿。光说没用。今年,伊书华带头,投资近30万元,先把自己家的老房子整理出来。
在“北井小院”的带动下,村里又有一处老宅子完成改造,还有一些村民也动了心思。“村里成立了旅游合作社,有300多户入社,有70多户拿到了营业执照。村里还做了樱桃采摘园,推出了贡米打包饭特色餐饮,民俗旅游正在起步。”伊书华说,“希望有两套院子做参照,村民不再拆老房子,交给合作社统一打造,结合我们全村正在做的旅游整体规划,发展高端民俗接待。”对于未来的发展他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