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朱哲琴做客 呼吁关注少数民族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4日14:08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14日下午13时,联合国亲善大使朱哲琴( 听歌 blog)做客新浪,跟广大网友一起探讨中国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再生的具体计划,也希望更多的网友能够加入这个行列,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再生出一份力量。以下为本次聊天实录:
主持人赵宁(blog):欢迎各位新浪网友,我是主持人赵宁。今天非常开心我们能够请到联合国亲善大使,同时也是非常优秀的音乐人朱哲琴。
朱哲琴:你好。
主持人赵宁:今天已经开始跟你聊天了,其实跟你聊环保问题之前,我个人是非常非常羡慕你的,因为我觉得你对于女性来说,你代表自由的一种去拥抱自然、拥抱音乐的精神。而且你身体力行地在实践着,走过那么多地方,把那么好听的音乐传达出来。
朱哲琴:谢谢。
主持人赵宁:特别特别的羡慕你。
朱哲琴:其实你也可以的。
主持人赵宁:但我是觉得做不到。
朱哲琴:不会的,当你相信你能做得到的时候,你开始去做,你一定能做得到。
主持人赵宁:2009年我的关键词里会加入“相信”这个词。
朱哲琴:一定要相信。
任联合国亲善大使 和周迅当同事
主持人赵宁:因为相信自己朱哲琴完成了很多可能常人觉得没办法去实现的一些梦想,包括这一次的联合国亲善大使,可能大家会觉得有些惊讶,会选择你担当这样一个身份,之前大家很熟悉像周迅(听歌)。
朱哲琴:她是第一个UNDP任命的亲善大使。
主持人赵宁:联合国找到您的时候是什么样一个状态?
朱哲琴:他们很需要一个人,当时跟我提到觉得我很合适,他们很需要一个人推动UNDP在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些项目。然后他们就提出来,也是一个机缘吧,我2006年底的时候在香格里拉帮助当地整合它的一些经堂颂经。“独克宗”古城有一个明代就修起的经堂,当时他们希望人们去香格里拉玩,不但能感受到自然的感觉,应该是传递一种精神和和谐的那样一个地方。因为那时我刚刚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我在那儿一年,我是住校的艺术家,在那儿刚完一年,也对这方面有一点点的了解。所以我就欣然答应去了香格里拉。
主持人赵宁:你去具体做了什么?
朱哲琴:我那天到其实要经过北京、云南,转到香格里拉,里程很长,我到的时候,我拿着行李跟奇扎(音)先生见面,他当时引见了联合国的外长和夫人,他们当时正好在香格里拉,我其实从机场直接赶到那里,然后我就到了经堂,开始跟里面的僧人一起挑选他们的经文,在整理。当时我觉得这是音乐家非常需要的,后来他也通过他的同事回来对我的履历做了一些了解,他们跟我提出来,你这样的人非常适合当UNDP的中国亲善大使。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处于边缘地带 是个非常紧迫的项目
主持人赵宁:所以接下来朱哲琴具体的一些工作是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亲善行动,这是一个怎样的行动,能介绍一下吗?
朱哲琴:这也是一个挺大的命题,谈到文化保护发展。但是又是一个原来不是非常受注目的项目,但又是非常必要和非常紧迫的一个项目。因为现在环保都是国家、政府大家都比较关注的议题,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保护发展其实长期以来我觉得它都在一个非常边缘的地带。但是这些东西又面临着流失和消失,我觉得这次联合国在2006年跟中国政府达成了一个合作协议,就是中国政府愿意在联合国参与,一起帮助中国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帮助扶贫和经济发展,才引申出这个文化的项目。因为联合国认为中国要在这些边远地区推动他们的经济,其实文化资源是他们最强有力的资源,而不是把这个地方的人变成北京、天津、广州的一个生产工人,那要走很长的弯路。文化资源是他们原有的东西,另外通过保护,他可以发展他的经济,除了它的经济以外,文化保留下来了。这一地区的独特性和对自身的认同感才会真正有帮助和提高。
主持人赵宁:整个项目其实先是保护,并且是发展。
朱哲琴:对,其实目标是带动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但是你说这些区域,它有什么资源呢?其实它最强有力的资源就是它的文化和自然、人文。可以发展成产业,比如旅游产业或者说是手工业制品,因为可能他们不擅长做一个电脑的软件,或者是做一个机器,但是这些人能够编织,能够做雕刻,能够做绘画,他们耳熟能详,从小家喻户晓的一些东西。如果把这些东西发展起来,带动经济一起连接,其实很快会有一定的效果。
主持人赵宁:我很好奇,我觉得您应该去过很多很多少数民族地区。
朱哲琴:对,这十几年我一直在这些地方旅行,有很多旅行的经验。不单是中国,还有国外,我也去过居尔特人的地方,也去过艾斯特诺人居住的地方,也去过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我也去过非洲15个国家。
主持人赵宁:国内外少数民族他们现在的生态环境、文化保护是一样的吗?比如中国和海外?
朱哲琴:全世界可能目前在少数民族政策和保护方面做的比较好的表率是加拿大,加拿大有非常好的多元文化的基础,而且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因为中国在过去二三十年,一直在经济的发展进程里,投注了很多,现在应该是一个时候,也是一个时代的需求,除了在我们主体的城市和族群里去发展,其实周边的这些文化、周边的这些区域,人们也更多开始关注它。今年很多旅游,十年、二十年前去趟西藏、新疆是很大的事情,现在一放假就说我去新疆、云南或者西藏。
主持人赵宁:作为一个旅行者来说肯定是跟着一些旅行团,或者去到一些我知道的地方,但是可能看不到这些很原生态的东西,我们应该上哪里寻求?
朱哲琴:就是因为这样其实需要很多相关的工作在配合,在引导,旅行团也能某种程度上带你看到一些有限的东西,但是可能很多东西,旅行团来说是一个桥梁,有些人会因为初次的缘分再返回到那个地方。另外其实有很多书籍或者一些相关的网站。
主持人赵宁:也来介绍。
朱哲琴:对,其实在未来我们希望帮助这些去建立更多的资讯。
多年前就被川藏地区的风景和文化吸引
主持人赵宁:你是怎么去的?你还能回忆起你第一次去造访一个少数民族文化圣地?
朱哲琴:我记得我第一次去西藏,其实是在四川,那时我在成都。
主持人赵宁:那会儿交通应该还不方便吧?
朱哲琴:对,那个时候很年轻,非常想去很多地方。每个周末、周日我就会坐上四川音乐学院西南门的长途汽车,那时我很早开始在川藏地区旅行,当时那一带的景色和人文风貌很吸引我。
主持人赵宁:每个周末你都会坐这样一些车?
朱哲琴:只要我有空都会去,因为我是在广州长大的,我那个时候离开广州就是因为我觉得我生活空间很狭窄,对我来说我需要更多新的经验和不同的经历。
主持人赵宁:你的经历过程当中曾经有很多震撼你的很多经历,有震撼心灵的体验,能分享那么一两个吗?比如第一次出现在哪里?最深的的一次震撼。
朱哲琴:我去西藏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形容那个地方是一个可以触摸到灵魂的地方。你在平时生活当中觉得灵魂是一个虚无缥渺的东西,但是到西藏你会看到灵魂的东西实实在在在那里,对我以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我再去看待我的人生和需求的时候,我会觉得我不会一直在物质上得到真正完全的富足,如果你只有物质。我觉得我人生的经历、精神层面,包括你的阅历,包括你的那种体验,也包括当然你的生活品质,这些其实加起来才是你生活的内容和实实在在的这些经验,有意思的一个体验,才值。
主持人赵宁:我也会有这样的体会,我觉得你物质上的满足积累再多,其实没有什么太大意义的,但是你眼睛看到的那些东西才是你真正的财富,就是你的经历和体验。
朱哲琴:其实人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面体,没有哪方面其实都不可能存在。但是我们在这样一个环境生存,往往很容易你只看到比较物化的需求,而你忽略了你自己。所以,很多人觉得我比以前富裕了,比以前我有了好多东西,但我还是不开心。会这样。
主持人赵宁:所以应该去西藏洗涤一下。
朱哲琴:我觉得人生有很多这样不同的机缘,会让你走出家门,能够看到更多的东西。你的视野开阔、人生开阔。我觉得你会变成一个宽广一些的人,或者是愉快一些的人。
主持人赵宁:我想起来你曾经非常打动很多人的因音乐作品,像《阿姐鼓》,都和西藏那边有紧密联系。
朱哲琴:其实《阿姐鼓》区域是一个问题,其实那张唱片开始,在我的音乐生涯里面,我有一个精神的我和物质的我的对话,恰恰是那个东西在当时中国改革开放以后,90年代,那时其实很多人内心都有这样的需求,所以那样的音乐会在听众的心里有反响。
主持人赵宁:那个时代的人都跟您一样有过迷盲。
朱哲琴:都有,因为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国家,包括经济不发达,比较落后的一个国家到开始打开国门,接受不同的东西进来,在经济上又腾飞,整个那样的时间都觉得很迷盲,那时实际上是需要一种精神的共鸣。
主持人赵宁:这让我想到很多少数民族生活着的人,他们都想走出大山进入城市,变成一个都市人,他们好像非常强烈的一个渴望,觉得这样他们的人生才会不一样。
朱哲琴:因为我觉得当今的标准就是只有一种标准,比如说可能在中国生活,觉得北京、上海的标准是标准,所以这种标准很强化的去影响所有的族群,所有的人。实际上并不应该是这样的,每一个不同的身份、每一个不同的族群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我觉得在现在比较强化和单一的时间,也就是这构成了我们自身生活的不丰富,一种局限。反观我们自己的城市生活,我觉得有很多还是觉得非常局限的东西,但是你看到这些很自然、精神很生态的区,又在某种程度上,在生活水平……
主持人赵宁:起码有一个生存的需求。
朱哲琴:对,他们生存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和满足。在做UNDP联合国文化保护和发展,并不完全是只有我们去保护他们,而是我觉得是一个双向的。其实如果我们试想没有这些文化,实际上中国是不存在的。其实中国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很大的不同的文化板块,彼此融合、彼此影响这样形成一个很丰富的版图,不仅仅是一个上海的文化、北京的文化。所以,如果没有这个东西,没有中国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