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诵读国学经典 西南四地开启公共文化活动新模式

诵读国学经典 西南四地开启公共文化活动新模式

2014年12月01日 07:4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一等奖获奖节目群体诵读《将进酒》 中国经济网记者张晶雪/摄

   中国经济网成都12月1日讯(记者 张晶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11月30日下午,成都西南剧场吟诵起伏,礼乐声声,首届西南地区四城市“风·雅·颂——国学经典诵读”邀请赛总决赛在此举行。经过激烈的角逐,成都图书馆的群体诵读《将进酒》和贵阳市修文县实验小学的群体诵读《龙岗教条示新生》从来自成都、重庆、昆明和贵阳四座城市的20组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赢得本次比赛的一等奖。在晚上举行的颁奖仪式上,焦晃、丁建华、刘劲等名家带来了精彩的诵读表演。


著名演员刘劲诵读《满江红》中国经济网记者张晶雪/摄

传统经典的传承与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本次比赛的20组参赛作品的内容和题材,从先秦诗经到近代国文,几乎涵盖了中华国学的不同历史时期,可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本次决赛评委之一、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景超对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表示,通过诵读这些国学经典,不仅能够感受到古典语言文字独特的艺术魅力,更能领悟到文字背后所表达出的古代先贤对自然环境和社会人生的深刻认知。 所以,诵读应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员焦晃也向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诵读是将文字转变成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要正确表达出作者的原意,所以理解文字的内容就显得十分必要。


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诵读节目《咏月》 中国经济网记者张晶雪/摄

   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注意到,此次比赛也凸显了融合与创新。来自昆明市石林县的群体诵读《咏月》在参赛节目中,融入了彝族的传统民谣,并将李白的《静夜思》翻译成彝文,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融合起来。负责该节目编排的石林县鹿阜小学的语文老师曾海丽在接受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的编排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也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承传统文化的一次尝试和探索。接下来,石林县将会组织专家学者继续把国学经典翻译成彝文,并加以推广。  

公共文化活动的区域联动

国学经典诵读邀请赛交接仪式 明年将由昆明市主办 中国经济网记者张晶雪/摄

   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本次国学经典诵读大赛时由成都市文化局发起,并联合昆明、贵阳、重庆三座城市共同举办,是西南四城首度合作的一次大型公共文化活动,开启了区域文化联动的新模式。成都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对在接受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采访时说,该活动将在四个城市继续举办和推广,致力于打造成一个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同时,在地缘优势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区域文化联动机制,逐步扩大联动范围,推动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让文化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还了解到,今后,该活动或将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相关产业的发展路径,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 本帖最后由 唐小样 于 2014-12-4 20:37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