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转】【 叶宏桂】明 清 惠 来 县 城

【转】【 叶宏桂】明 清 惠 来 县 城

  明嘉靖三年(1524)设置惠来县,县治设在惠来都,因葵岭在其西北边,故又称“葵阳”。康熙《惠来县志·县郭图说》描述县城地理位置:“惠邑北则阻山,郊之南则神泉城,东则华湖堡,西则禄昌乡(今梅北),此皆都鄙之密迩者也。”县城地势概括为“后枕五朝,前面大海,虎山环其东,葵岭障其西,中有大墩,两旁有小墩”。近500年来,惠城一直是惠来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都鄙  惠来都下设5堡(相当于今行政村):禄昌、赤山、西坑、西澳、吉清。有23个自然村:洋美、陇头、北山、东福阜、赤山、钓鳌石、桂林、石洲、西陇、华翁、华谢、厚谢、陇美、羊角林、水口、吉清、现龙头、海程、乌石、达三埠、郭冈、大溪、小溪。
  城池  明嘉靖四年(1525)三月,开始建设惠来县城,负责人是守备程鉴、通判陈硕。嘉靖五年(1526),知县蒋恩上任,县城初创时,民居零星,蒋恩只能借住民房,他“宵旦经营,招抚劝课”, 使各项工程次第完工,得到历代惠来人民称颂。县城城垣周围700丈,城墙高1丈7尺。
  嘉靖二十二年(1543),署县通判诸燮拓展南城44丈,城垣达到744丈。城墙上修筑雉堞1488堵,窝铺20间,东西2门的旧城基辟为县前横街,挖壕沟宽1丈5尺,在城东南设2个水关,城垣4门楼堞俱全,并各设兵马司2间,供守城军士住宿。诸燮写有《拓南城申文》,介绍修城经过。
  嘉靖二十三年(1544),4门楼堞被台风摧毁,知县官德章(1543~1547年在任)重新修建。
  万历三十三年(1605),知县游之光改辟北门。北门原开在“龙脊”上,风水师忌之,又因常有寇贼出没而关闭,一段时间只有3个城门。“北郭居民,每岁至五月辄病,此地脉不通之患也。”知县游之光复开北门于城隍巷,百姓欣然称便。4个城门原无匾额,游之光匾东门“宾阳门”,西门“葵阳门”,取葵岭之意,南门“文昌门”,北门“斗山门”。
  万历三十六年(1608)九月,知县游之光辟城东水门。水门原在辰上放水,于县治不利。“城内自北而东而南,地势渐下,每遇淫雨,居民淹湿。”且日久颓塞,积水为患。知县游之光改辟一门,位卜正巽,“始辟水关于巽方,以疏通水道。”至此,县城规模略为完备。
  崇祯七年(1634)十月大修城。到了崇祯年间,战事频仍,而城垣雉堞圮坏,无法守御。知县林凤翥应士民恳请,组织民工修城。东、南、北3门都有甕城,惟西门没有,又因海寇突至二关,城内居民震恐。崇祯八年(1635)正月,建西门月城,东北筑敌楼一座,以利防守。
  崇祯十二年(1639)春,战事日紧。知县陈咨讬再次组织民工修城,环城雉堞增高4尺,女墙增高2尺,城壕基址用石头加固,这次修城两年才完工。
  康熙十四年(1675)挖城壕。“城之东北,当学龙起处,为城筑堑,形家嫌其有伤。至是,游击卢大时浚壕锄毁,长十余丈,深丈余,大伤学龙。”第二年,全城兴工填补。
  康熙三十八年(1699),知县查曾荣修理城池,勒石纪事,按方锡额,东门“东隅保障”,南门“南海安澜”,西门“西关锁钥”,北门“北极藩屏”。
  康熙四十七年(1708),署县彭象升修理城垣。
  康熙五十八年(1709),知县徐坦修理城垣。
  雍正四年(1726),知县王人杰捐资重建北门城楼。城外有环城河,深约1丈,宽2丈7尺。东北一水发源于击石山,由新闸绕至东门。西北一水发源于虎头岩,至跃龙湖,与龙崆水汇合,名为双溪口,逶迤向南向东,在大墩处双流汇合,出河头至神泉入海。环城河原没这么宽,嘉靖三十五年(1556),署印判官李樵挖深拓宽。
  城关  东关,在城东劝农亭内。翁延虞筑“寅旸馆”于此,议设东关,作为屏障。直自东门河沟起,至劝农亭止;横自山仔头溪起,至詹家围、林厝围、桥下塘边溪止。西关,在灰窑内。人烟稠密,西北为天地坛,西南为山川社稷坛。直自河沟起,至西关城门止;横自南关界闸门起,至北闸田洋止。南关,在城南,离文昌台里许,附近城河与西关相接。直自南门河沟起,上岸村、南坛车路止;横自桥仔溪起,至方嘉孚池坣止。北关,万历三十三年(1605)前,县城北门闭塞不通。游之光在任时,复开北门于城隍巷,其外为耆民吴文奎埔地,游之光令他让出丈余为路,以便牛车出入。直自“斗山门”起,至西溪村止;横自山仔头溪起,至洋岗湖、双溪口止。
  坊巷  县城有4坊:拱辰坊,在县城北边,“斗山门”至察院、詹厝巷通县衙前城楼巷、水关,从学宫前泮池至新门水关。向明坊,在县城南边,邓厝街二头具至南门街,东北至十字街、新开水门,南至南门桥。恒升坊,在县城东边,十字街、东司前街、学前街、后巷、吴家祠堂巷至城门南,北至水关。永赖坊,在县城西边,西门街、朱家巷、张厝街俱至义正亭(位于县城西边),水关,从西北至南门水关。
  巷道  衙前巷,在林家门前,属恒升坊。水关巷,在县前十字街东,属恒升坊。通衢巷,在詹厝祠堂前,属拱辰坊。县西巷,在张厝门前,通北门,属永赖坊。西林巷,在沟西畔,直通衙前横街,属永赖坊。车通巷,在西门街北城内,车马通行,属永赖坊。史家巷,在县十字街西,属向明坊。后街巷,在南门外后街,属向明坊。

http://www.jyrb.net.cn/news/detail_57359.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