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简说恩施土家族“月半”节

简说恩施土家族“月半”节

(特别说明:本帖最早于2010-9-5 19:50 发表在《红土文艺》“民风民俗”板块)
      农历的7月12,是我们湖北恩施自治州土家族人的传统节日,“月半”节。意思就是:按农历一年十二个月算,到农历7月,已经过完一年中的6个月了,按闰年闰月计算的话,7月12这天基本上才是精准的半年。而这一年中的上半年,是各种农作物播种的时间,到了这个时节,很多作物已经丰收在望了,因此,古老的土家人就把这个日子也作为提前庆丰收,合家大欢庆的好日子。这也是全中国56个民族中,土家族是唯一在一年中分别过两个团员节,即“月半”和“春节”的民族。

        这个土家族人全家大团圆的日子,和春节不一样的最大特点是:在这一天,凡是出嫁了的女儿,必须有娘家派人“接”(请)回娘家与家族的人一起庆丰收,过这个团圆节。因此,古老的土家人也这么说:年小“月半”大!

      在我很小时侯就记得土家人把这个节日过的很隆重!凡是出嫁的土家阿妹们都要带上那口子(自己的丈夫)及细娃儿(小孩)回娘家过“月半”。但这前提也是娘家必需按排弟弟或是小幺妹儿提前去“接”(请)。没有弟妹的,就得由土家阿妹的侄子或侄女去“接”(请),如果没人“接”(请),将会被其他人笑为土家阿妹没有“后亲”(亲人)!或是与后亲“不郭”(就是关系非常不好)!所以,在月半节这天,土家山寨也有一句口头禅这么说:不请不“接”,走到堂前也不闹热(,没人请回娘家过“月半”对出嫁的女儿来说,很不美,很没面子)。

      当然,土家阿妹们也不能空着手回娘家过节,她们也得给亲人们送上自家生产的,最拿手的土特产,比如已初步成熟的水果,花生,懦米,自己酿造的包谷酒等。在这天,土家人们兴高采烈,有陈酒老腊肉也不行,而是要把这一年中种在地里已有7成熟的庄稼提前收割一些,做成最可口的美食.这也是饮食上的最大节日特色。比如,人们会用新大豆磨或制“合渣”、豆腐、新豆芽,用新泡制的酸萝卜炒鲜五花回锅肉,新渣广椒蒸酸渣肉(新鲜的猪肉煮熟后用密封的坛子制成的酸肉,这种肉肥而不腻,易消化,酸辣可口),酸“洋盒儿”(一种土家山寨很奇特的笋内蔬菜,一次种植,年年收获,植株长得比生姜植株大,先长紫色的果实,而后从果实上开花)炒鲜瘦肉等很多家常菜;点心有新包谷粑粑,新花荞粑粑,新米粑粑,新洋芋粑粑,新苕粑粑等各种粑粑;主食有新米和新包谷合蒸的“蓑衣饭”,“伙米饭”(把稻田里的稻子直接收割后,取下来的稻谷放在锅里“焜”,就是少量放点水,盖上锅盖,文火煮一下,炒干水分,再放进兑窝春成米后做的饭);喝的酒就是自家种植的包谷会同山泉酿制的醇香美酒。

       做好美食,一家人老老少少,先要祭嗣逝者!这点很重要,据说,在一些海拔较高的土家山寨,因为气候原因,农作物成熟的相对较晚,他们没有其他主要新成熟的农作物做成食品来祭祀祖宗,就在这天煮很多6成熟的新玉米棒子,然后摆上神台,燃上香烛,一家人齐声呼喊:祖公祖婆,都来啃“椭”(玉米棒子)。还有的人会虔诚的蹲下身子,后背对着大门外,摆出架势,把逝者的灵魂背进堂屋的神台祭祀。庄严的祭告逝者后,人们才有说有笑地品尝着各种新鲜的菜肴和各种美味、点心及主食,大家边吃边盘算,探讨这眼看就将获得的农业大丰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已离开家乡的山寨很多年了,但我知道,如果要是在家乡,一定还是像往年一样,在农历7月12这天,会和妻子的娘家人们一起共同度过这快乐地“月半”节的!真心祝愿家乡的人们日子越过越红火,“月半”节过得一年比一年更隆重!

[ 本帖最后由 北漂的土家阿哥 于 2011-7-26 13:16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