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转帖】《杨令婆辩本》和佘姓

【转帖】《杨令婆辩本》和佘姓

《杨令婆辩本》和佘姓


--------------------------------------------------------------------------------

时间:2010-12-26
  看过潮剧折子戏《杨令婆辩本》的读者必定知道北宋初年的名女人佘赛花——就是杨令婆,因其夫杨业为宋初忠臣和猛将,深受百姓爱戴,尊称为杨令公,佘赛花便被称为杨令婆了。
  《杨令婆辩本》讲的是宋仁宗时,孙武奉旨往三关查点仓库,乘机向三关主帅杨宗保勒索,宗保部将焦廷贵激于义愤,将孙武辱打,犯下了欺君之罪,被解至京发落,国丈庞洪命其奸党沈国清严刑审问,捏造口供,将廷贵定成死罪,押赴法场处斩。事为佘太君知悉,急命穆桂英先赴法场阻刑,自己则上殿保奏。金銮殿上,佘太君婉转陈言,宋仁宗却惑于奸谗,不但欲斩廷贵,还命人传旨三关,赐宗保自缢。佘太君愤恨交集,当殿指斥庞洪祸国,并历陈杨家忠良,最后执先皇所赐之龙头杖,痛殴庞洪,大闹金銮,仁宗惊惧,只得准奏,将廷贵释放,并下旨杨宗保回京重审。
  佘赛花(934~1014),即佘太君,原姓折(姓氏专读为shé,潮音zih4(接)),为五代后汉折德扆(yī,潮音i2(衣2),意为古代的一种屏风)的女儿,北宋名将杨继业之妻,精通韬略。在百岁高龄时仍身挂帅印,率领杨家十二寡妇征西,抗击西夏侵扰,其爱国精神代代传。折太郡之所以改姓佘,据说因杨家将一门英烈,折太君的丈夫和几个儿子、女儿杨八姐都为国战死沙场。她为了儿孙们出征不再夭折,将自己认为不太吉利的折姓毅然改为同音的“佘”,意在子孙福禄有余,由她一人撑着一片天,一人承受外来之灾,从此历史上的折太君便成了佘太君了。至今,佘太君墓所在地山西保德县折窝村和陕西白鹿县佘家坡头村的佘姓后裔对此都津津乐道。
  佘(shé,潮音sia5(斜))姓在全国约有人口229万,在各姓中排第113位,占全国人口的0.18%.佘姓在揭阳有人口5221人(2001),在各姓中排第80位,占揭阳人口的0.09%.佘姓来源有三:1.源自姜姓,为周朝开国丞相姜子牙的后代,以地为姓。春秋时,齐国公族食采于佘丘(今山东省宁阳县遂乡),其后裔有以邑名为姓者,称佘丘氏或佘氏。2.源自余姓,属避祸改姓。秦朝时,大臣余方策因反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和修筑长城,被秦始皇处死,并株连九族。余方策的一支子孙逃至新郑(今属河南)定居,改姓佘。3.源自余姓,为东晋大臣余讽的后代,为皇帝赐姓。史载,余讽奏事觐见晋明帝(323~326在位),晋帝忽因其名说:“余者,我也。讽者,讥也。卿欲为朕之敌人乎?”遂赐余讽改姓为佘。其后,余讽自己改名为顽,佘顽成为佘氏的得姓始祖。4.以地为姓。据传居住在江苏青浦县佘山(今属上海市松江区)周围的居民,有以山名为姓的,称佘氏。
  此外,今蒙古、回、满、土家、彝族等民族也有佘姓。
  今佘姓分布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以湖南、四川、安徽、广东、广西、福建为密集区,占了全国佘姓人口总量的7成多。
  佘姓的历史名人,除上述的佘赛花外,还有:明代户部主事佘梦鲤,曾任广东按察副使、湖广按察使;清初诗人佘一元,曾任员外郎,著有《述旧事诗》、《山海关志》等;清代著名书画家佘熙璋,擅长画竹,也擅刻图章;清代书画家佘国观,善篆刻,尤工兰竹兼铁笔,印作曾被选入于《飞鸿堂印谱》;当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佘积德(1916~1981),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参加过长征、百团大战、上党战役等,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今广东佘姓居民主要分布于佛山顺德,阳江江城,中山,汕头金平、龙湖,潮州潮安一带。
  阿 龙
   http://www.jyrb.net.cn/content/20101226/detail70834.html
流光不觉,青春荏苒,理想尚能饭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