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转】【彭妙艳】潮汕民居的“凹肚门楼”

【转】【彭妙艳】潮汕民居的“凹肚门楼”

  □彭妙艳
  上海世博会以一座象征性的“下山虎”作为潮汕民居的代表作。而且门口还安置了一对石鼓,让人感到不伦不类。因为,真正从“标准性”而论,潮汕民居的代表性格局是“四点金”,而非“下山虎”,“下山虎”只是所谓“厝 ”罢了。
  不像北京四合院采用旁开“垂花门”,潮汕宅院“四点金”的宅门必开正中,而且“凹肚”。这是受到等级制度、气候环境与审美观念等因素制约而成的范式。
  所谓“凹肚门楼”,闽南一带称为“塌寿”或“凹秀”、“行阁”。其实就是把前厅斫为两截,内截叫前厅或前庭,外截就是凹肚门楼了。一般情况下,前厅占总进深的百分之六十几,“凹肚门楼”一至三个步架,占百分之三十几,也就是按黄金分割的比例来处理,附加点“鲁班尺”吉利数字,但从外观看,匀称协调;而心理感受上,有着安慰与憧憬的元素存在,而在古代,则是品估的象征。
  在潮汕与闽南地区,“凹肚”都有“孤凹”和“双凹”两种方式。所谓“孤凹”,就是在前厅明间入口处内凹一次。至于“双凹”,闽南和潮汕不同,闽南是在孤凹的基础上再向内凹一次,形成一个“凸”字状空间。潮汕的双凹,则是以整个建筑前壁两侧房间后墙内缩为第一凹,正厅的凹肚为第二凹。在潮汕,最多的是将三间的前厅凹入一步架,两山以挑檐石承托檐口,称“三间塌”。
  以构造而论,孤凹的横面与院内天井一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包括地埕与左右侧墙壁的“肚”、“凹肚”,二是与左右侧墙垂直的门与前壁。这类大门的上方,往往安置有匾额,如“××第”、“××世家”、“××家塾”之类。如匾额泥塑,属于低等级,直接在门框上方做成托地浮字形式即可,字饰以蓝色。如匾额以矩形石块雕刻,则于门框上安置门簪(方形,篆以“千子万孙”之类的字样,后也改成石狮),石匾装其上,以标高级。浮雕匾额石板如背面有的还要镌刻吉祥用语,如“光前裕后”、“见位闻声”之类,则应以沉雕手法处理。也有人做成碑记,碑记也必须沉雕。否则就是“违制”。
  大门两侧的前壁,通常用石板敷设,这些石板浮雕吉祥题材的作品,叫“石壁”。与侧壁不同,前壁作品以人物为主,或代以诗文,侧壁则以“八宝”、花草翎毛为主;以示主次。前壁通常以石构成三层的形式,这是“楼”的出取之处。侧壁上方挑檐处以“方草”构成一个锐角。
  凹肚门楼的功能有五:一、作为一宅的门面与孔道;二、改善宅院前部的景观,使不呆板平直;三、遮阳挡雨,保护门扇;四、以其缩入而具“收风”作用,促进院内的空气流动;五、缩短前厅进深,使宅院各厅主次有别。
  凡有门楼肚的大宅,前部两端都应有房间,二、四不等,属“四合院”。“下山虎”与“趴狮”,由厢房山墙延伸一墙,开一墙门,按制止为“八角”,不得有顶,不成其为“楼”,这种只有中、后部而没有前部的院落。为“三合院”。
  “凹肚门楼”的门,既可立正门,也可立“歪门”,视“风水”环境而定,不一而足。
  与寨门、围门广场两侧立“歪门”不同,“四点金”要立“歪门”,还有一套“对应机制”,而且有时还很复杂、玄奥,关系到哲学、力学与美学等问题,有些“地师”不懂个中原理,于是编成一种“风水”说法,许多人因此多付了钱却增添了不安定因素,但这不是本文需要深究的问题,就不多说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