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人浪漫的情歌拉伊
新华网 2014年01月02日 来源: 青海日报
“拉伊”是一种以爱情为内容的山歌艺术,广泛流传在青海、甘肃、四川等藏民族聚居区。
历史渊源 据有关藏文史籍记载,青海“拉伊”流传区的安多藏族,在藏族六大氏祖中主要属于“党”(或党项)氏祖姓的后裔。“拉伊”主要以口传的方式和区域文化的形式逐渐发展积累起来,在狩猎、游牧文化时期,大多表现为独唱、单口对唱;到了村落、农耕文化时期,慢慢发展为集体对唱、集会对歌等形式。随着公元七世纪藏族的统一和尔后的“下部多康”(吐蕃时期三大区域之一)的形成、稳定,“拉伊”逐渐在全安多藏语区流传开来。
改革开放以来,“拉伊”演唱重新回到了老百姓当中,得到了政府的重视,组织各种演唱活动,并整理出版了“拉伊”民歌集,使“拉伊”从口头转入书本而得以永久保存。
基本内容 “拉伊”的字面意思为“山歌”,但在它的流传区已成为“情歌”的专用词。按藏族风俗,情歌不能在父母等在场的家中演唱,只能唱于山野,故而得名“拉伊”(山歌)。
“拉伊”的种类繁多,数量惊人,可以看做是一座博大的语言宝库,内容涉及爱情生活的方方面面,完整的对歌形成套歌,设有一定的程序,如“则果祖巴”(引歌)、“角致”(问候)、“如卓巴”(相恋)、“谢同巴”(相爱)、“如珍巴”(相思)、“如嘎哇”(相违)、“卡扎巴”(相离)、“德莫”(尾歌:相送平安)等。
“拉伊”拥有丰富的歌唱曲调,总体上强调音乐的语言性,根据歌词的格式,以节奏比较紧凑的旋律为多见。同时因不同地域而形成多种风格,除语言式的风格外,有的地区的“拉伊”旋律深情、悠扬,形成比较自由、婉转的长调山歌风格;有的地区的“拉伊”旋律甜美,节奏规整,形成雅致、端庄的抒情歌曲风格等。
主要价值 ★“拉伊”悠久的历史,内容涉及广泛而深远,伴随了藏民族的成长历程,记载着藏民族的心灵历史,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拉伊”被公认为藏族民歌之首,以其丰富的音乐、文学储藏量和极强的音乐感染力,体现出音乐价值和文学价值。
★“拉伊”流行于以青海为中心的安多藏民族聚居区中,是很有代表性的重要歌种,因而体现出其在全藏语区和民族艺术中的无可替代性,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生存状态 “拉伊”虽然保持着一定的文化优势,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
★由于知名艺人和歌手部分已经去世,而新的歌手成长缓慢,造成新的知名艺人的文化环境非常脆弱,出现了艺人和歌手的断层现象。
★随着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生活方式的改变,“拉伊”的流传范围越来越小,歌唱“拉伊”的人越来越少。
★由于保护力度有限,“拉伊”的原生态艺术特征受到破坏,“拉伊”的艺术风格也越来越走样,以致失去原有的风格、原有的特色、原有的文化意韵。
保护设想 ★对“拉伊”艺人进行全面调查,确定重点,建立个人档案和艺术档案。
★对“拉伊”艺术进行全面普查,开展搜集、抢救工作。首先建立资料库,并逐步进行整理、出版。
★巩固和扩大“拉伊”艺术文化空间,繁荣“拉伊”演出活动。
★大力培训“拉伊”传承人和知名艺人。
★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扩大“拉伊”的影响。
★加强“拉伊”的学术研究。
(文均由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