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建筑遗产 地窨院-深埋在地下的村落
--------------------------------------------------------------------------------
中新山西网 2008年10月31日 11:05
中新山西网10月31日电 探访山西奇特民居
山西黄土高原地貌区域和山西文化造成了多种独特的民居,这些山西当地人世代居住、习以为常的民居,却让初识其貌的世人叹为观止。无论是文化还是民居本身的独特结构,都值得人们去挖掘,去观察。
如运城市平陆县的地窨院,四千年来一直成为当地人民最重要的居住形式,也成为一个传承四千年的古老建筑文化。但随着当地村民逐渐融入现代生活,留守地窨院的大多为老人。随着老人的渐渐离去,地窨院也在慢慢消失……
“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这句民谣说的是山西南部中条山以南一带的民居形式———地窨院。
地窨院是黄土高原一带特有的居住形式,即在平地上挖下一个巨形的大坑,在坑的四壁打上窨洞,人们都住在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坑中,坑深达十米以上。坑的四壁被挖成窑洞,人们居住其中。这种别具一格的地窨院成为山西村落景观中颇具风情的一种类型,因而倍受国内外民俗学、人类学专家的重视,也让很多外来人感觉到新奇而有趣。
平陆,地窨院的集中地
晋南的闻喜、万荣、临汾等地都有地窨院,但以平陆地窨院最为普遍,并且特色明显;平陆县又以张店镇最为集中。据国家统计局平陆调查队提供的数字: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张店镇全镇5000多户,有三分之二住地窨院,其余的也都住在在沟面上砌挖的窑洞里,全镇几乎没有一间房屋。另有数字表明,平陆县共有近两万座地窨院,堪称一个庞大的地下王国。
记者近日来到平陆县张店镇的一处村落前滩村,探访闻名遐迩的神奇“地窨院”。走入村口,却只见一些新盖的平房,却不见慕名已久的地窨院。好在事先已经知道,这些地窨院是很难发现的,并未感到奇怪。走入村中,方看到一些大方洞,从里面隐隐传出说话声、犬吠声、鸡鸣声。有些院子精巧一些,院坑四边砌筑着高出地面1米多的花砖墙,也有仅用土垣做墙的。这四面墙既可起到隔绝内外的作用,也可起到防止洪水入院的效果。但也有很多地窨院并无院墙,站在旁边便可将院内情形一览无余。
虽然找到了地方,但要进去却成了难题。记者在“地窨院”四周走了两圈,却不见入口。记者的举动被一位本村的老大爷看到,当他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很痛快地将记者带到一个很不引人注意的入口。通过一段缓坡后,记者终于来到了“地窨院”。置身其中,抬头观望,只见蓝天被“切成”了正方形,颇有坐在方井观天的感觉。
老大爷姓张,60岁,这个院子就是张大爷的。院子是他的父亲建造的,他的孩子们都已经搬了出去,只有他不习惯住瓦房,仍坚守在地窨院中。院子大约七八十平方米,中间一口旱井,用青石板盖着井口。院子内种着几棵枣树,一直蹿出院中,将红枣伸出院外。院角有一条排水渠,张大爷说这条排水渠通向不远处的一条土沟,跟着张大爷再走上去,来到院外窑洞上面的打谷场。张大爷搬开一块石板露出一个洞口,他告诉记者,这个洞口直通窑洞,打完谷子后,可直接从小洞将粮食灌入窑洞,省时省力,十分方便。由于这个洞地势较高,也不会被雨水倒灌。
跟随张大爷在村中参观时,经常能见到一些已经没有人居住的“地窨院”,院内堆满杂物,窑洞上方甚至有塌陷。整个村庄基本上形成瓦房分布四周,地窨院被围在其中的格局。一些相连较近的地窨院甚至利用地道互相贯通。而正值中午时分,只见平地生烟,在葱茏的草木中弥漫然后慢慢升起,景色十分漂亮。
张大爷十分健谈,他说之所以不愿意离开地窨院,是因为这里冬暖夏凉。冬天在地面的瓦房里要用很多煤来烧火炕添炉子,但在窑洞内捡点炭就能把整个窑洞烘得暖暖的;夏天地上气温三十多度的时候,住瓦房里会热得浑身是汗,但住在地窨院的窑洞中,睡觉时还要盖棉被子。
四千年历史的建筑遗产
地窨院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的?运城市平陆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上表明:“地窨院是人类早期‘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遗存,距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
国家统计局平陆调查队一位负责人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地窨院的产生有它特殊的条件,那就是适合打窑洞土质,而地处黄河中下游的黄土高原,是最适宜建造地窨院的区域。最早的时候是挖个坑下去居住,避寒挡风。后来人们受老鼠打洞的启发,逐渐形成了现在看到的地窨院。”
在晋南到豫西这一片黄土高原上,地势平坦,没有山崖可以依靠,缺少自然垂直地形开凿靠山窑。但黄土高原的土壤结构多为卧性粘土,比较坚实,具有直立性,适宜建造生土建筑,又为挖窑洞提供了可能。这使得当地人最终创造了地窨院的独特民居建筑。
地窨院在四千年来一直成为当地人民最重要的居住形式,也成为一个传承四千年的古老建筑文化。
日渐消失的地窨院
随着当地村民逐渐融入现代生活,砌地窨而居已成为历史。
被废弃的地窨院因为年久失修,大部分成为危房。平陆县国土资源局统计数据表明,张店镇废弃和闲置的地窨院4000多座,每座平均占地两亩左右。地窨院被废弃后,新的瓦房和楼房盖了起来,宅基地不足,出现了挤占耕地的现象。为了解决耕地短缺的矛盾,许多村子开始把废弃的“地窨院”推平作了耕地。我省国土部门也从2005年开始,对平陆县张店镇地窨院进行有规划的整理。到2006年,整理面积已经达到1500亩,投资300万元。随着整理改造工程的实施,地窨院的数量锐减。到目前,平陆地窨院的数量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一。留下来的地窨院也绝大部分被废弃,真正住着人,有人气的地窨不到一成。
但张大爷也承认住瓦房有瓦房的方便,这几年由于人们生活好了,年轻人都不愿意住地窨院,留守地窨院的大多为老人。随着老人的渐渐离去,地窨院也一个一个的在消失。说到这里,张大爷语气明显沉重。
学术和历史文化价值
地窨院是典型的农耕文明的产物,虽经沧桑巨变,但这种民居文化形式依托于小农耕作经济基础的本质没有改变,居住其中人们的生产生活,衣食起居至今仍严格地遵循着传统文化的礼仪规范,其中保存了十分丰富、完整的历史文化信息。其建筑艺术不久前还被列入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张店镇镇长周春安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说,该镇的地窨院从数量、规模到保存完好程度,在全县都具有代表性,平陆县发展地窨院民俗旅游主要是在该镇实施。从2007年开始,张店镇地窨院民俗旅游开始起步,目前初步建成张店镇王守贤地窨院、四洲农家园等多处具有接待能力的地窨院旅游景点,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参观。
予以保护传承的民俗文化
平陆县县长任秀红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地窨院虽然是一座普通的民居,但它体现了人民的创造力,包含的是一种民俗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地窨院在逐渐减少。作为一种独特的民居形式,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加以保护。将其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予以保护传承。”基于此,平陆县政府对开发地窨院农家乐民俗文化给予特殊政策,每开发一座地窨院,政府补助5000元。周春安表示,下一步,张店镇将重点打造数个地窨院保护小区,提高地窨院民俗旅游的整体开发水平,真正实现这一特色旅游产业的规模发展,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来源:山西青年报;作者: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