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5月20日 20: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11月5日,蒋方舟与加藤嘉一在北京一家演播室录制谈话节目前对话。中新社发 廖攀 摄
中新社南京5月20日电 题:加藤嘉一:与中国保持距离方才能读懂中国
中新社记者 吴瞳
“今年是到中国第十年,十年间我与中国的关系已从有关者过渡到当事者,以至于我现在有些混淆自己的身份,我需要与中国保持一段距离,默默地关注审视它,进而更好地读懂中国。”20日,日本在华专栏作家加藤嘉一在南京为其新书举行签售会时坦言,今年8月份,他将暂别中国,前往美国学习、做研究。
加藤嘉一,1984年生于日本伊豆。关于他目前的身份有着太多的定位:日语教师、制作人、谈判者、主持人、专栏作家、媒体评论员、图书作者……现任朝鲜半岛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讲座学者、日本庆应义塾大学SFC研究所访问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在没来中国以前,加藤嘉一对中国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别人的评述上:思想保守、生活乏味封闭、毫无个性可言、整日高喊共产主义……
2003年加藤嘉一在“非典”高峰时来到中国,当着陆到北京机场时,一句中文都不会,一个中国朋友都没有,一分人民币都没有的“三无”状态的他,从“零”开始北京生活。作为日本公派留学生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就读本科。除了完成日常的课程学习外,加藤嘉一迅速地活跃在中日各大媒体上,他曾经参加过100多个中外媒体活动,接受过300次以上采访。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南方周末、日本NHK电视台、朝日新闻都留下了他关于中日关系、中日交流的图像、声音,亦或是文字。
《以谁为师:一个日本80后对中日关系的观察与思考》、《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中国,我误解你了吗?》、《中国的逻辑》、《日本的逻辑》、《爱国贼》等一本本有关中日两国书籍的出版,见证着加藤嘉一从与中国的有关者到当事者的转变。“现在我提一个有关于日本的研究课题,很难获得别人的兴趣,但一旦换成中国,大多都能获得众多关注的目光。”谈及近年来研究的心得加藤感言日本是过去时,而中国是现在进行时。
家中并没有太多家具与电器,一台房东的电视机也很久未能与插座相连,只有大量的书籍摆放在房间的各个角落。“白天忙于应付媒体,回家后我希望给自己一种最单纯的环境,不希望接受外界过多的干扰,这样有助于我分析当下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加藤嘉一为自己的家营造了一种不一样的氛围。
作为“当代遣唐使”来到中国,加藤也曾受到众多非议,甚至有人高喊“卖国贼”。对此加藤嘉一表示,当自己走出国门口,方才意识到什么叫做爱国。小时候自己讨厌的那个日本原来也有很多值得令人称道的东西,而中国也并不是西方国家所宣称的既不民主又不自由的国度。
“曾经我以为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能频繁亮相于不同媒体表达对中国或日本的看法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但现在看来,那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罢了。”加藤懊悔地说,“选择暂时离开,将行走的脚步放慢,就是因为希望能够观察到当下飞速发展中的中国那些被忽略了的东西。”
在中国生活了近十年的加藤嘉一选择站在太平洋的另一端来解读中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