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听小劳里讲芬兰民俗学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听小劳里讲芬兰民俗学

  在国际民俗学界,芬兰民俗学家大、小劳里赫赫有名。

  大劳里——劳里·航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曾经来到中国有意与我国民俗学、民间文学界合作,据说航柯原有研究中国史诗之意,不料合作单位对其误导,最后航柯放弃了对中国的研究,转而研究印度。小劳里——劳里·哈维拉提,现在是芬兰文学学会民俗档案馆馆长、赫尔辛基大学民俗学教授。

  今天上午,小劳里在社科院民族文学所开讲,报告的题目是:《民俗档案与芬兰民俗学》。

  在不到一个半小时的演讲中,小劳里教授从芬兰民俗学的传统讲起,细数芬兰民俗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与主要学术观点,最后,着重介绍了芬兰民俗档案的搜集、整理与当前的数字化情况。

  芬兰民俗学者在其学术界只是“一小撮人”(朝戈金语),但是,就是这“一小撮人”,在百年国际民俗学的学术历程中,却做出了令人刮目的成就:AT分类法,历史地理研究法,民俗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建档,暑期学校,等等。从最初搜集整理芬兰著名史诗《卡勒瓦拉》开始,芬兰民俗学就有着十分明确的学科意识,同时,由于《卡勒瓦拉》在芬兰民族与语言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又使民俗学在芬兰具有了“国学”的地位。

  大、小劳里所代表的芬兰民俗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十分重要。大劳里在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制定过程中,曾发挥重要作用。小劳里继续领导芬兰民俗学走在国际学界的前列。已经坚持多年的每年在芬兰举办的民俗学暑期学校,为国际民俗学界培养了一批中坚力量,成绩斐然。

  相比于芬兰,我们中国民俗学要走的路还很长,在民俗资料的搜集、整理、档案管理,在民俗学的理论建树与应用等方面,都有许多应该向芬兰的民俗学同行学习之处。

                                                                                                                      2011-05-18

附件:

劳里.哈维拉提  [时间:2011-5-19 05:28]

民俗档案与芬兰民俗学  [时间:2011-5-19 05:28]

TOP

科隆父子,劳里父子,。。。。

TOP

引用:
原帖由 cfngroup 于 2011-5-19 07:38 发表
科隆父子,劳里父子,。。。。
我原来以为也是如此,但好像不是这种关系,起码大小劳里不是这样的。
今早贴出博文,其中也说到他们是父子,一贯昼伏夜出的巴莫及时发现问题,立刻来邮件更正,她查找的资料如下:

小劳里Lauri Harvilahti生于 August 29, 1950
大劳里Lauri Honko生于 March 6, 1932

一则从年龄上看,不可能是“父子”;二则“劳里”应该是名字,而非姓氏。

巴莫还查找到芬兰人的命名习俗:

芬兰人姓名

  芬兰人的姓名由名和姓组成。名在前,姓在后。
  芬兰人的名分男子专用名、女子专用名和男女均可采用的中性名。根据芬兰法律规定,每个公民必须有名有姓,但名字最多不能超过三节,其中一节为本名,其他为附加名。由本名和附加名组成的名为复名。复名的排列次序一般是本名在前,附加名在后。但也有本名在中间或最后的,称呼时应称呼本名。
  芬兰人的姓大多以nen(宁)结尾,表示“小”的意思。如:Virtanen(维尔塔宁)是“小溪”的意思。
  芬兰女子结婚后一般随夫姓,但也可以保留娘家姓,组成复姓。如Ritva Liisa Ahonen-Ma¨kela¨(里特娃·莉莎·阿霍宁-迈凯莱),其中“阿霍宁”是娘家姓,“迈凯莱”是夫姓。此外根据1985年芬兰颁布的新姓氏法,芬兰女子结婚后如不愿意改姓夫姓,仍可仅使用自己的姓,所生子女可随父姓或母姓,也可用父母二人的姓组成的复姓。
   
   
如此看来,大小劳里只是重名而已!

多谢巴莫的及时更正,否则,真闹出国际笑话了!

TOP

回复 3# 的帖子

我习惯性思维作怪,一看见大XX,小XX,就想当然以为有某种关系。呵呵

TOP

遗憾,才知道有这个讲座。
大小劳里赫赫有名,怎奈无缘一睹真身。

TOP

如果有视频之类的该多好 呵呵

TOP

1986年4月8日大、小劳里在广西侗寨采风

1986年4月8日,由中国民协主持,中国、芬兰联合组织的广西三江侗寨民俗文化考察队一行进入侗寨采风。中国方面负责人是贾芝、刘锡誠,并由乌丙安、马名超担任第一、二采风队队长及全国各地推荐的采风队员组成;芬兰方面负责人是劳里·航柯(大劳里),成员二人,其中就有劳里·哈维拉提(小劳里)。
    从桂林到三江侗寨当天,进寨门之前,受到全寨侗族的热烈欢迎,寨门前安排了对歌的仪式,响起了“拦门歌”,歌词要求前来的贵客们用“开门歌”回答。采风队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由乌丙安和宁夏民协采风队员马青(回族、女)对歌回应。在对歌仪式上,大劳里和小劳里情绪激动,认真参与录音录像及拍摄活动。请看他们在现场的活动表现。(照片详见“丙安小屋”图片)顺便说明:1986年当时我们就知道大小劳里是师生关系,无亲族关系。

图片A:前排左1:大劳里、左2:贾芝、中间:乌丙安、右一:马青,正在准备对歌。

图片B:对歌开始。乌丙安开唱“开门歌”,小劳里正在摄像中。

图片C对歌进行中:小劳里在装备摄像机电池中。


图片D乌丙安还在对唱中,小劳里在认真录音。

图片E: 大劳里在现场。

图片F:小劳里在认真采录中。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谁来帮乌爷爷处理一下照片,没传成功。不过这已经是论坛最牛的“80”后了!
忆我往昔,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风华楚楚。

TOP

欧拉,已经插入图片了

TOP

回复 9# 的帖子

刚刚通过电话,委托放牛班将乌老这组照片下载后转给小劳里教授。

这里要特别感谢乌老与大家分享25年前中芬合作的珍贵史料,真是难得的一组照片。

乌老特地找出照片并扫描和上传,也实在是辛苦了我们爱戴的“80后”。

当然还要感谢叶涛老师的博文,为大家引出这段学术史记忆。

TOP

引用:
原帖由 李晓婧 于 2011-5-19 20:06 发表
遗憾,才知道有这个讲座。
大小劳里赫赫有名,怎奈无缘一睹真身。
放牛班在2011-5-12 19:34就转发了通知:

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viewthread.php?tid=21987

大家来论坛还是要眼观八方才行哦。

TOP

谢谢放牛班各位

我应该很快学会编辑文中插图的便利技巧!!感谢各位给我的帮助!并请代我向小劳里教授问好!我还有和他一起开会吃饭的老照片,需要整理扫描,图片中涉及到不少学界同仁,待我慢慢处理。再致谢!!

TOP

回复 12# 的帖子

期待爷爷的故事。。。。
生命是条单行线,
出生在这头,
死亡在那头。

TOP

回复 13# 的帖子

乌爷爷年轻时也比较瘦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我和大、小劳里在南宁中芬会议上(1986年4月4-6日)的老照片

回复 12# 的帖子这组老照片已经传到我的空间“丙安小屋”图片库了,拜托哪位朋友把它们编辑到这个帖子上
        1986年农历丙寅年,清明前后,4月4 日至14日,中国、芬兰两国学者在广西南宁和三江侗族自治县做了为期两周的民间文学调查及学术交流。4月4日在南宁召开了为期三天的“中芬民间文学搜集保管学术研讨会”。与会老中青学者共68人,中方学者有贾芝、刘锡誠、蓝鸿恩、乌丙安、马名超、张紫晨、张振犁、祁连休、陶阳、贺嘉、张文、过伟、邓敏文、王仿、郑硕人、富育光等;青年学者有李扬、张其卓等。芬兰学者和文化官员5人,有大劳里、小劳里,还有马尔蒂.尤诺纳霍、芬兰驻华大使馆一秘安芬妮等。大会秘书长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刘锡誠负责全部议程。

图片说明:

1、大会开幕式,大劳里致辞


2、大劳里在会议期间


3、大劳里和我的合影(糟糕的曝光)


4、小劳里和我的合影


5、我、小劳里和我的学术助手李扬(左1)在一起


6、张振犁(左1)、小劳里和我在一起


7、贾木措(中间、新疆蒙古族学者)、我和小劳里在一起交流。


8、小劳里、马尔蒂(左后)、安芬妮(右2)和我交谈民间文学分类系统。



9、小劳里、我和会议翻译(中间)在侗家宴席上用餐。


[ 本帖最后由 杨秀 于 2011-5-21 21:30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