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欧游纪行 十五] 傅玛瑞与她的博物馆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欧游纪行 十五] 傅玛瑞与她的博物馆

和苏黎世大学傅玛瑞(Mareile Flitsch)教授结识,那还是十多年前的事情。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傅玛瑞和她的丈夫南因果一起攻读柏林自由大学的汉学博士学位期间,曾到中国东北的大学里面进修。傅玛瑞研究东北地区的物质文化与民众生活,南因果则研究萨满教。回国后,两人双双获得博士学位。
  九十年代中期,傅玛瑞做教授论文时,继续她对于东北地区火炕的研究。过去她在东北地区进行调查时,发现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其生活习惯会出现明显差异,山东移民的室内布局、火炕的习俗和来自河北的移民就有差异,她认为如果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必须到这些移民的移出地——也就是他们的老家去进行调查。为此,她选择了山东作为田野调研的目的地,毕竟在东北移民中山东人的比重最大。1997年,我在山东的胶东和中部有火炕的地区,替她选择了调研地点,并陪同她一起,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田野考察。
  那次考察给我们两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在苏黎世开会期间,傅玛瑞在向与会学者和博物馆的同事们介绍我的时候,除了提到我的学术头衔外,总忘不了加一句:“我们俩曾经在中国一起下过乡。”我从那次调查中,更是亲身感受到西方民俗学和人类学者十分扎实地田野作业的本领。后来,我在给学生们讲田野作业的时候,也多次谈到和傅玛瑞一起调研火炕的经历,多次谈起那次调研所得到的关于胶东火炕的知识。
  去年秋天,傅玛瑞得到了苏黎世大学民族学研究所教授和苏黎世大学民族学博物馆馆长的职位,这两个位置都是长期的职位。去年她刚刚来到苏黎世,就在电话里告诉了我这个好消息,我为老朋友能够取得这样的好职位感到由衷地高兴,这也表明她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地位得到了德语学术界的认可。
  625上午,傅玛瑞亲自到苏黎世火车站接我。虽然十多年没有见面,我们两个人都感觉到对方好像没有变化。实际上,怎么能够没有变化呢,只是尽管隔着千山万水,朋友之间还是互通信息,在学术上互相记挂,好像昨天就见过面一样。
  傅玛瑞直接把我接到她的博物馆,并且就这几天我在瑞士期间的行程进行了简短沟通,她办事的干脆利索,一如当年。由于26日和27日两天都要开会,28日去瑞士中部山区考察,并没有安排参观博物馆的项目,她特意抽出25日下午一个小时的时间,陪我看看她的博物馆。
  苏黎世大学民族学博物馆是隶属于苏黎世大学的独立的科研和公共展示机构,博物馆的馆址座落在苏黎世市中心的老植物园内,是在一片土丘上面,植物茂盛,环境优美。苏黎世老植物园建于19世纪中叶,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园之一,1970年代植物园重建新址后,苏黎世市政府和苏黎世大学共同在这里建立了民族学博物馆。博物馆虽然是属于苏黎世大学的,但它是一个对外开放的社会公共展览机构,所在的老植物园园区闹中取静,也是市民们可以随便进出、休闲漫步的理想场所。
  苏黎世大学民族学博物馆现有研究人员和职工26人,还有个别空缺的位置正在招聘。我在傅玛瑞的办公室里,就遇到了前来应聘非洲部主任的一位德国学者,他正在研究非洲因常年战争而造成的残疾人。民族学博物馆设有亚洲部、非洲部和拉美部等研究部门,还有一些属于技术性的部门,如技术修复和展示制作部门,技术修复包括铁器和石器修复、服饰和布料修复,制作部门则为举办展览服务。博物馆的影视人类学机构配备有非常好的设备和技术人员,这也是苏黎世大学民族学博物馆的强项。傅玛瑞正在指导的一个硕士研究生(也是博物馆的一名研究人员),他的硕士论文的内容,就是要研究摄制一部关于中国当年知青生活的影视人类学作品,他计划今年秋天就要到中国的四川去进修,并在那里进行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
  在博物馆的库房里,傅玛瑞特意让我看了一组藏品,这是他们博物馆新近收藏的一组汉画像石。我对此完全是外行,但看上去,这组画像石的刻制纹样好像很新。我请傅玛瑞提供这组藏品的照片,等回国后请研究汉画像石的专家张从军兄代为鉴定。
  民族学博物馆还设有图书馆,藏有专业性很强的民族学方面的图书和杂志。图书馆的藏书也是向所有市民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借阅。
  博物馆内正在举办着三个展览。
  第一个展览是关于印度南部猎头民族“NAGA”的文化与历史。展览对NAGA民族100多年来的历史进行了展示,展品很丰富,既有信仰生活的内容,也有日常生活用品,比如猎头的实物,各种生活器具等。展览中,还完整地展示了NAGA民族一个家庭的厨房,厨房内各种用具应有尽有,所有的这些厨房用具都是从当地原来的同一户家庭中搜集来的,并配有当年拍摄的这家厨房的照片作为展览的对照。
  第二个展览是关于西藏的地毯。1950年代末,达赖逃亡境外时,带走了数万名藏民,这批藏民如何生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当时有许多国家组织参与了对这批藏民的救助。瑞士的一些社会组织,组织专家进行研究,结合藏族传统的织毯技艺,向这些藏民传授先进的地毯编织技术,从编织的纹样如何适应市场的要求,到现代化编织机器的使用,在一年的时间里,这些藏民经历了从传统手工艺向现代化工业技术转变的过程。展览全面展示了西藏传统地毯纹样,以及经过指导改造后的地毯式样,对于当年社会组织如何开展这项工作也进行了调研和展示。
  以上两个展览都是苏黎世大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研究成果的展示,并且已经有相关的研究著作出版。第三个展览则与上述两个不同。第三个展览的内容,展示的是世界上三个不同的地区最有代表性的皮影艺术——印度、土耳其和中国的皮影艺术。这个皮影艺术展览,展示了三个地区最有特色的皮影人物形象,并摄制有完整的演出剧目和采访录音。这个展览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实际上是苏黎世大学四个大学生所完成的课程作业,学生们用了一年的时间到这些地区进行调查,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在博物馆技术制作人员的协助下,最终完成了这次展览。
  博物馆的陈列展示设备和技术手段都很先进,声光电全面运用,并配有耳机同步解说。展览的场地面积虽然不大,但展示内容很丰富,从中也可以看出,这是研究人员和技术制作人员密切配合的结果。
  博物馆里有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阶梯式小型礼堂,大约可以坐80100人,我参加的学术研讨会就在这里举行。在这个小礼堂里,有我所见过的幕布最大和最清晰的投影设备,当我对此表示赞叹时,吴秀杰脱口而出:“这就是瑞士!”



会场上的傅玛瑞



会场上的傅玛瑞



会场上的傅玛瑞



会场上的傅玛瑞



傅玛瑞和她的学生们



苏黎世大学民族学博物馆



      

苏黎世大学民族学博物馆


附件:

1  [时间:2009-7-3 02:21]

2  [时间:2009-7-3 02:21]

3  [时间:2009-7-3 02:21]

4  [时间:2009-7-3 02:21]

5  [时间:2009-7-3 02:21]

6  [时间:2009-7-3 02:21]

7  [时间:2009-7-3 02:2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