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学术腐败最终由纳税人埋单
新浪 2011年01月26日10:33 新民周刊
由于SCI在中国如此受关注,因此就有了“SCI=Stupid Chinese Idea ”的戏言。而这样的 评价体系势必产生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从而诱使人们弄虚作假。
记者/王悦阳
又是一年两会时。在刚刚闭幕的上海两会上,代表和委员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其中,来自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的 阮康成委员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身为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的阮康成,联合了黄勇平、金 佩、顾亚平等三位同属中科院的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名为《国内科研学术腐败的现状及对策》的提案。
为此,《新民周刊》记者对阮委员作了深度采访,从学术腐败的现状到原因分析,乃至应对措施,阮委员一一道来, 思路清晰,观点鲜明,老问题似乎有了些许新说法。
纳税人为腐败埋单
新民周刊:目前,国内科研学术腐败问题严重,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科研诚信被广泛诟病。这些问题不仅破坏了我国 学术界的风气,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且还影响了我国在科研领域中的国际形象和声誉。
阮康成:其实早在1981年10月5日,著名生化学家、我们九三学社的前辈邹承鲁院士就曾在《科学报》上发表 了题目为《开展“科研工作中的精神文明”的讨论》的檄文,首次公开向科技学术界的腐败宣战。可是近三十年过去了,现状 如何?这些年我们做了一些调研,其结果是让我们、也让广大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脸红、惭愧、气愤和无奈。我们发现学术腐 败非但没能得到很好的遏制,反而有花样翻新、愈演愈烈的趋势,现状堪忧。
新民周刊:这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论文抄袭、剽窃以及伪造学历等现状了。尤其是“打工皇帝”唐骏博士学 历涉嫌造假,引发网上热议至今不衰。而前不久复旦大学知名学者朱学勤也陷入“抄袭门、剽窃门”的怪圈。无论最终调查结 果如何,不可否认的是——所谓的论文,已成为了当今学术打假的“重灾区”。
阮康成:是的。随着科研实力的增强,我国的论文发表量空前增长。根据2008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现 在我国SCI论文总数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在骄傲自豪之余,我们应当注意到这美丽光环背后存在着隐患和问题: 数据造假、剽窃、抄袭严重,论文的质量和可信度堪忧。例如,某大学两名讲师通过假造数据在国际《晶体学报E》上发表了 70篇论文,现已被该刊查出后悉数撤消,丢了国人的脸。再如,一篇早在1986年就曾发表过的医学论文竟在之后长达十 几年的时间里先后被25人抄袭,形成了“连环抄袭案”!
令人震惊的是,近年来,论文抄袭、剽窃和造假者的队伍中已不乏教授、大学校长甚至院士等高端人士了。例如,某 重点大学的一位院长(院士)与合作者发表的8篇论文均存在剽窃、抄袭实验数据、一稿两投或重复发表等问题。更令人不可 思议的是,现在已可以找到“枪手”、“论文服务公司”等组织,它们明码标价,可提供项目论文撰写、发表等一条龙服务。 种种匪夷所思的现状,与三十年前邹承鲁院士提出的典型案例是“一稿两投”相比,如今的学术腐败正可谓是“与时俱进”了 !
新民周刊:除了论文造假与学历造假,还有哪些学术腐败现象是不为人所熟知但却普遍存在的呢?
阮康成:有!最典型的就是科研成果伪造、虚假和夸大现象屡见不鲜。例如:上海某知名大学的“汉芯一号”造假事 件。此外,利用国内单位求贤若渴和急于获得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心理,通过杜撰一些子虚乌有的成果、骗取国内的荣誉地位、 科研经费和各种“人才称号”,已成了个别海外人士取得“成功”的捷径,之前所说的伪造学历和工作经历也属于此类现象。 例如上海某大学通过全球招聘引进的院长,在履历中将获得博士学位的时间提前了5年,明明只是美国一大学的助教,却成为 了“终身教授”。这种现象几乎每年都有曝光,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某媒体高级主管涉嫌学位造假,竟然引发一些老总甚至 官员悄悄修改了履历表、删去了原来填写的博士、硕士和大学等漂亮的头衔或学历,由此可知,这种造假行为在我国不在少数 。
新民周刊:每年国家投入于科研项目的经费不在少数,这其中是否也存在一些科研经费的浪费与腐败呢?
阮康成:我国目前科研财务管理滞后,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缺乏有效监管,经费使用中的腐败行为的确比较严重。据《 检察风云》2007年第3期报道,北京某高校披露:“在横向项目上,如果拿到一个100万元的研究项目,只要花20万 元在项目上,再扣掉学校收取的管理费和其他费用,申请人能赚50万元”;再如,某省农科院研究人员竟将12.6万元的 科研经费装入腰包,用来购买私家车等等。至于科研中大手大脚、仪器非进口的不买,试剂非进口的不用,学术研讨会议场面 、档次越来越高等浪费现象更是广为诟病的一个问题。
科技界的学术腐败不但催生了“学术泡沫”,还催生了相关的腐败“产业”。例如,从网上的一些信息可知,目前数 据造假、剽窃、抄袭已升级到买卖论文,成为一个年销售产值数亿元的产业。有关“论文服务公司”可提供实验设计与实施、 论文撰写,直至出版发表等一条龙服务。试想,这样的论文哪有质量可言,纯粹是垃圾一堆。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2009年度论文交易销售额可高达1.8亿-5.4亿元。这笔费用当然由纳税人的钱埋单。我想,这种行为,不但浪费了经 费,还让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湮没在大量的论文垃圾中,增加了信息处理的难度,无疑造成了又一次浪费。
名气再臭也是名气?
新民周刊:目前国际学术界对我国的学术腐败现状有着怎样的评价?
阮康成:我国的科研诚信已受到国际上科学家的质疑,这绝不是我的危言耸听,今年初,国际著名杂志《柳叶刀》针 对我刚才说到的“70篇假数据论文”发表了题为《学术造假:中国需要采取行动》的评论。著名杂志《自然》也发表了评论 《中国科研,发表还是出局》,建议中国学术界重振科研道德规范,健全处理学术投诉的制度。该评论还指出:“中国立志到 2020年成为科技大国,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必须成为科学诚信方面的典范。”看到这样的评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 我感到痛心!
新民周刊:您认为目前学术腐败越演越烈的原因是什么?
阮康成:先从外因上来说。目前,我国科研评估体系尚不健全、不科学。很多单位的科研评估主要是考评发表论文数 、论文的影响因子数、承担科研项目数、申请到的经费数、获得奖项数等等指标,简言之,基本上是以数字量化指标为主。并 据此给被评的单位、部门或个人分档、定级。因此不少人戏言,“这样的评估体系,一个中学生加一个计算器就绰绰有余”。 更为严重的是,如此得到的评估结果又与被评者的“名”和“利”紧紧相关,十分功利化。从“名”上来说,职称晋升必须有 一定的论文数和论文SCI影响因子分,甚至要求研究生也必须发表1-2篇SCI论文才能毕业拿博士学位。真所谓是数字 出教授、数字出博士。这与数字出政绩、数字出官员如出一辙。再看看所谓的“利”,评估结果往往是与个人绩效工资的多少 直接挂钩的,有的单位甚至明码标价:“SCI论文的影响因子每一分发多少钱奖金”。由于SCI在中国如此受关注,因此 就有了“SCI=StupidChineseIdea ”的戏言。而这样的评价体系势必产生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从 而诱使人们弄虚作假。
在传统的学术道德底线屡屡失守之后,相关立法和事后的惩戒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我国目前尚无完整、系统、有效的 防止、整治和惩处学术腐败的立法,只有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等部门,出台了一些条例、规范等,但执行力度和强度又远 远不到位。因此,一些科技腐败现象被揭露之后,当事人照样有名有利,没有受到责罚;即使处理,大多也是批评教育为主, 较重的也就是除名解聘而已,造假者付出的代价不大,因此被人们诟病为“学术腐败成本太低”。
新民周刊:所谓的“外因”,是整个社会环境与不正之风的影响。那么“内因”又是什么?
阮康成:我认为产生学术腐败关键因素还是内因——搞学术腐败的这些人本身的思想、道德观、价值取向出了问题。 近年来我国一些科研人员、知识分子的道德滑坡,素质下降,追名逐利,不择手段。我想起前不久一位涉嫌造假的名人竟然说 出“如果能欺骗所有人,那也是一种能力,就是成功的标志”这样的话,真是足够“雷人”的了,没想到这样的话居然还能得 到不少人的共鸣!这使我想起了华君武先生的一张漫画,一个人站在杭州岳庙秦桧跪像面前,喃喃自语“臭归臭,名气总还是 有的”!
零容忍,用重典
新民周刊:在“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大方向下,科研学术的腐败无疑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障碍 。如何应对学术腐败,杜绝种种造假行为呢?
阮康成:当务之急是对科研人员的科学精神教育、道德诚信教育等必须予以加强。尤其是对广大科技人员和大学生、 研究生,更要及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防腐的抵抗力。同时要向现代科学发达国家学习科研道德制度建 设的经验。
新民周刊:针对“外因”,您有着怎样的应对之策?
阮康成:我建议借鉴现代商业经济领域的做法,建立相应的全国联网的科研学术信用制度。即政府主管部门对科研院 所、大专院校等学术单位和科研专家个人,通过全国联网,建立科研诚信记录。科研诚信记录应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考评因子 纳入各科研项目申请、经费预决算、验收、成果评估鉴定等。如果有不良科研诚信记录的单位、个人,将在此后的各种科研相 关活动中受到各自应得的限制和惩罚。惩治不力、“腐败成本”过低,是导致“学术腐败频发”的原因之一。为此必须加大惩 戒力度,对学术腐败必须“零容忍”,即“有腐必举、有腐必查、有腐必办”,用“重典”治理学术腐败,增加“腐败成本” ,充分发挥其威慑作用。
同时,通过借鉴、学习国际先进的学术评估体系和方式,要尽快改变我国评估体系中片面强调定量指标、评估结果过 度功利化的倾向,建立一个客观、科学、公平、行之有效的学术评估系统,推进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的建设。在成果鉴定和奖 项评定中,应建立公正、公平、科学的评审机制。评审专家的遴选应与国际接轨。
新民周刊:对于论文造假,您有着怎样的建议?
阮康成:论文发表是我国学术腐败的重灾区,因此更要加强对论文投稿发表的管理,如:健全、实施论文投稿登记、 签发制度,论文稿件投出的同时必须将相应的实验记录等归入科研档案。必要时,对一些科研诚信受质疑者可采取更严格的管 理。努力提高我国学术期刊,特别是“核心期刊”编辑人员的素质,加强审稿把关,利用现有高技术手段(反抄袭计算机软件 等)减少抄袭、剽窃论文的蒙混过关。通过加大经费投入,改变目前学术期刊自负盈亏、靠版面费、收广告费维持办刊的窘况 ,我想,这一问题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毋庸置疑,全面遏制学术腐败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但我永远记得《检察风云》里曾经写过的一句话——“试问: 一个惯于抄袭的博士、一个被多次曝光造假的院长……他的签名章盖在你孩子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上,你能接受吗?”我想 ,任何人都会对此说“不”!那么,我由衷地呼吁:为了明天,也为了我们的孩子,一起来防范学术腐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