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美国《科学》主编称92%中国论文不合格被拒发

美国《科学》主编称92%中国论文不合格被拒发

美国《科学》主编称92%中国论文不合格被拒发

收藏(1人收藏)复制链接打印来源: 汉网-长江日报  发布者:dcagghh
【共0条评论 】【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10月12日 07:19:12


中国论文拒稿率非常高

本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彭小东)“中国年轻科学家太尊崇前辈,不会批评他们的成果。为发展科学、创新,要勇于批评前人。”

昨日,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茨(Bruce Alberts)博士访问华中农业大学,参加在该校举行的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科普与传播研讨会。

鼓励不同领域专家交流

在华中农大图书馆圆形会议室,艾伯茨与该校教授和中青年教师代表座谈。艾伯茨说,要多给年轻科学家机会,为他们提供资源。他非常愿意促进中美年轻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年轻科学家要大胆突破对自己的思维限制,敢于超越专业领域的前辈。

应该鼓励不同领域的专家相互交流,擦出火花,做植物研究的可以去听一下动物研究的,这样碰撞灵感火花,获得新观点。一个研究生要进3个教授实验室,实验室要相互开放,一名专家在本领域要能让别的科学家从中受益。

论文要能改变人们的思想

华中农大不少中青年教师关心如何向《科学》投稿。艾伯茨介绍说,每年《科学》会收到1.4万份论文,第一次筛选会有20%不适合,剩下的给编委会筛选,接下来送评审,最后被接受刊发的只占投稿总量的8%。

艾伯茨说,瑞士的用稿率最高,而中国论文的拒稿率非常高。《科学》刊登的论文专业面不能太窄,要能在某些领域改变人们的思想。

TOP

92%中国论文不合格被拒发说明说明问题了呢!!

TOP

说明中国当代研究生普遍知识面狭窄,一般只看专业领域的书籍,忽视了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文史哲不分家”是很正确的。

个人见解

TOP

楼上说的有道理啊!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呵呵,知易行难啊!!

TOP

切中时弊,打在痛处,一个字:好!

TOP

赞一个

TOP

这正是爱东师在 《检讨》 中所指出的……

鼓励后学敢于反思,敢于批评。 不过大多数人一旦站在“人伦”的语境中考察问题,无不发现大多数人原本较'左 的思维一下子 又很“右”了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艾伯茨介绍说,每年《科学》会收到1.4万份论文,第一次筛选会有20%不适合,剩下的给编委会筛选,接下来送评审,最后被接受刊发的只占投稿总量的8%。
这意思是全部投稿论文有92%被退稿吧?不是说中国论文吧?艾伯茨还说中国论文的退稿率最高,那应该还低于8%这个总数吧?
而且被《科学》退稿不能说就是不合格吧?只是不符合《科学》的选稿标准吧?人家说的也是“不适合”。《科学》作为全球某些特定学科的研究者的公共交流平台,它肯定有适合它自己的选稿标准,不符合这个标准和“不合格”恐怕不能划等号吧?比如说,我拿一篇民俗学的论文去,肯定会被退稿啊!或者拿一篇发在《科学》上的论文给《民俗研究》,《民俗研究》也不可能接受吧?这样的例子是极端了一段,但是道理就是这样的道理么。
这个标题耸人听闻,很标题党啊!这么不严谨,《科学》肯定不会要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人家 于 2010-10-14 11:21 发表
这意思是全部投稿论文有92%被退稿吧?不是说中国论文吧?艾伯茨还说中国论文的退稿率最高,那应该还低于8%这个总数吧?
我当时也看到这个细节,所以未加任何改动,全文(含标题)转贴的。
从全文来看,92%应该是平均退稿率。
如果前面所说属实,中国学者的退稿率应该高于这个退稿率。

TOP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0-10-14 11:46 发表

我当时也看到这个细节,所以未加任何改动,全文(含标题)转贴的。
从全文来看,92%应该是平均退稿率。
如果前面所说属实,中国学者的退稿率应该高于这个退稿率。
我晓得标题不是你加的,嗯。

TOP

题眼。眼球效益。
记者惯用的技俩呵。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这说明了我们的学风不正的一个客观事实。学风不正是政风不正的必然结果,或者说是必然因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