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王京 于 2010-1-16 16:47 发表
我辈一人影响力不够,可以凭借数人,十数人的力量。这正是我愿意寄希望于学术同辈人的实干、交流与谋略之上的理由。
...
同意。
这也是我们这一辈及以后的民俗学同人最大的,也是惟一的优势。
但是,要相与谋事,又是谈何容易啊。
但愿民俗学论坛青年一代诸同人能结成一个更坚实的学术共同体。
说实话,我们40多岁及以前的这一辈人已经不大可能了,
学者的学术兴趣、路向,以及学术范式,在35岁之前就已基本成型,
象我这样四十多岁的,
已经铁铸成型,
没有重塑的机会了。
这是我做学术史这么多年所看得最透的一点。
乌先生多聪明的人哪,
他那一辈,和他不相上下的聪明人决不止一二人,
这些人如果放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哪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
但是,他们没有赶上好时候,
他们基本上已经废了。
废了就是废了,历史不可能重来。
历史其实都是时势造就的,
机会稍纵即逝。
我们已经错过了的,不会再来。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给我们这一辈人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我和其他一些弟兄,都是该论坛的受益者。
但我们摸着石头过河,
现在回过头来,我们也有许多遗憾。
但愿民俗学论坛能少一点这样的遗憾。
祝愿更年青的弟兄们能在民俗学论坛这个不错平台下,
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