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强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12日 12 版)
泉州提线木偶戏演员与到泉州市木偶剧团学习的外国同行一起走进校园举行福建木偶戏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上戏泉州提线木偶本科班教学。
不久前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经审议通过,我国申报的“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被列入“优秀实践名册”。截止到目前,各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达到10项,我国是首次入选这一项目,实现了我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名册”项目零的突破,填补了我国人类非遗保护的一个空白。
评选并建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进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作保护的一个重要举措。根据2003年10月17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三十二届会议审议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在国际一级协调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三个序列组成。
“优秀实践名册”的主要目的是鼓励缔约国推荐最能体现《公约》原则和目标的国家、次区域或区域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计划、项目和活动,供委员会遴选和推广,以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指导并促进国际合作,形成在国际上可供推广的范例,并配合这些计划、项目和活动的实施,推广有关经验。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年只评审每个申报国一个项目”的规则,2011年,我国重点申报了“优秀实践名册”项目“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
“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由我国福建省为主申报。福建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大省,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此前,福建省主报和参与联合申报的南音、妈祖信俗、中国剪纸(漳浦剪纸、柘荣剪纸)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等四个项目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名录三个序列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木拱桥营造技艺、水密隔舱福船制作技艺等两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申遗成功,不仅填补了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上的空白,也使福建省的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增加到七个。
福建木偶戏是我国木偶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主要演出形式为提线木偶与掌中木偶两种。自公元十世纪始在泉州、漳州及周边地区广泛传播,其表演技法精湛,传统剧目和音乐唱腔丰富,偶像造型艺术精美绝伦,形成了完整的表演体系,成为当地社区民众珍爱的表演艺术形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加上福建木偶戏表演技法复杂,年轻人学习、传承福建木偶戏的意愿下降,福建木偶戏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从2006年开始,福建省文化厅和相关社区、群体和代表性传承人围绕培养传承人的主要目标,制定2008年至2020年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从培养挖掘从业者、潜在从业者和欣赏者等三个方面着手,提高福建木偶戏的生存发展能力,并努力改善其生存环境。
该计划实施四年来,通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培养了新一代木偶戏从业者,提高了福建木偶戏的生存发展能力;通过整体性保护,培育了潜在的木偶戏从业者及欣赏者,改善了福建木偶戏的生存环境,有效促进了福建木偶戏的保护传承。
2008年,泉州市木偶剧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授予“艺术交流实验基地”。同时,泉州市木偶剧团与华侨大学商学院合作成立了“境内外学生文化艺术交流基地”、与福建泉州艺术学校合作成立“泉州提线木偶实习基地”,还与上海戏剧学院等艺术院校合作,招收了一批学习和传承木偶戏的青年学生。
从2007年至今,泉州市木偶剧团每年接受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菲律宾、日本、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木偶艺术爱好者来团学习木偶表演、木偶制作、音乐唱腔等,年平均在200人以上,并在当地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开展普及性、公益性演出,帮助各学校、社区开设木偶表演的兴趣班和学习小组,为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和木偶艺术的普及教育做了大量工作。
“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尊重福建木偶戏持有人意愿和木偶戏保护、传承的自身规律,在代表性传承人指导和参与下,由相关专业机构、政府共同参与制订和实施,以培养后继从业者为核心,充分考虑了与其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民俗等各方面因素和包括专业和业余从业者、欣赏者在内的各方面人员,体现了全面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其他区域内的传统表演艺术保护起到借鉴或示范作用。
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说,要传承、发展木偶戏,从业人员自身要对这种古老的艺术怀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孜孜以求,为木偶戏坚守,同时,政府重视这一传统艺术,提供和营造传承发展木偶戏的良好社会环境和空间,让更多的普通民众了解并支持这一珍贵的传统艺术。
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认为,福建木偶戏遇到的传承发展困境,其实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活力,甚至濒临消失,加强保护和培养这些技艺的传承人是当务之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首先是要抢救和保护。陈吉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要放在历史坐标上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我们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目前,福建省已在全省50多个学校开展了“百场木偶进校园”活动,建立了20多个公众木偶社团组织,培养了数以万计木偶戏欣赏者。福建木偶戏目前已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5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5名。福建省已完成了对福建木偶戏的普查,59个剧目及70位传承人的相关资料得以保存;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泉州嘉礼提线木偶馆等传习基地和交流展示场所相继建成。
2012年底,泉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将于2013年秋天,举办第四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泉州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占地17亩、包括一座500个观众席的剧院及一座教习楼的泉州木偶剧院已开工建设,将于2013年9月竣工。建成后的泉州木偶剧院,将开设“青少年木偶艺术爱好者培训班”及“国际木偶艺术家培训中心”,为更好地开展国际间木偶艺术家的合作、更广泛地培养木偶艺术传承人与爱好者,提供新的平台和条件。
“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名册”,无疑是国际社会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对于未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国际交流和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定将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