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印象·河南]传承宋代文化 发展汴绣艺术

[印象·河南]传承宋代文化 发展汴绣艺术

[印象·河南]传承宋代文化 发展汴绣艺术

--------------------------------------------------------------------------------

http://www.qianlong.com/2008-11-13 03:47:47来源:千龙网


  千龙网开封11月12日讯 (记者 张起卫)今天,“印象·河南2008全国媒体中原行”的记者们参观了开封汴绣厂,看到了精美的汴绣艺术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开封汴绣是在继承宋代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亦称宋绣。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中国刺绣艺苑中一束绚丽奇葩,从而享誉海内外,被誉为“中国一绝”。明代屠隆在其《画笺》一书中赞曰:“宋之闺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用其绒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故眉目毕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较画更加,女红之巧,十指春风,迥不可及。”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恢复传承宋代刺绣工艺,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1954年张福友等7人成立绣花小组,1956年转为合作社时,市委统战部部长贾子云提出,外地有苏绣、湘绣,咱们就叫“汴绣”吧,从此,开封刺绣定名为“汴绣”,社名为“开封市汴绣生产合作社”,1958年发展为地方国营开封汴绣厂。

  汴绣以针代笔,以彩线代墨,运用恰当的针法和色线表现不同物质的形象和质感。线条流畅、层次分明、形象逼真,突出了汴绣“平、齐、亮、细、密、顺”的特点。

  汴绣的代表作品有绣画《清明上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五牛图》、《簪花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听琴图》、《百骏图》、《八十七神仙卷》、《步辇图》、《春妆图》等,以及近代画家的名品佳作。

  巨幅绣品《清明上河图》是汴绣的优秀代表作。汴绣艺人经过反复实践,用“反枪绣”绣屋瓦,“悠针绣”绣毛驴,“席篾绣”绣车篷,“拉链绣”绣绳索,“滚针绣”绣河水,“蒙针绣”绣柳树,以应物象形的针法,精湛的技艺,将举世名作成功搬上锦锻。第一幅绣品《清明上河图》1959年向建国十周年献礼,陈列入北京人民大会堂。

  2007年汴绣工艺作为民间手工技艺类入选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国务院又将汴绣工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多次参加国家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