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绽奇葩 青海有大美
2010—03—05 来源:中国文化报
藏族《螭鼓舞》本报实习记者 陈 曦 摄
青海“花儿”本报实习记者 陈 曦 摄
报记者 杜洁芳
2月27日下午,邓福林带着参加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的120名青海演员从北京西站走了出来。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他们感觉身体有点发虚。“120人除了10多名工作人员外,其他的都参加演出,他们都是从基层选拔上来的,大多数不是专业演员。”再加上参加调演的“非遗”项目分布在青海省的不同州区,所以之前的挑选项目和排演也让邓福林头皮发麻了一阵。
把最具特色的一面展示出来
2009年年底,青海省文化厅进行机构改革,单独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处,邓福林被任命为处长。“刚接手就赶上了文化部元宵节的调演活动,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原来各地的‘非遗’活动和演出都由各地文化部门负责,为了参加调演,必须把他们召集到一起。”邓福林说,也许在其他省这种召集并不难,但是青海省有些少数民族地区比较偏僻,人员分散,要想把他们组织起来不容易,“好在他们都知道能来北京演出是一种荣誉,大家都比较积极”。
2月28日,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综合专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上演。青海选派弦子舞和锅庄舞两个项目参加演出,狂放流畅的舞姿使观众精神为之一振。首场的热烈反响使接下来进行的青海省专场演出更让人期待,也让参加演出的演员铆足了劲儿,要把最具风采的一面展示出来。“现在只有我们村子的人会跳藏族螭鼓舞,而且村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螭鼓舞非本村人不教。但是看到首场演出那么受欢迎,我们也想能有外面的人对它感兴趣。”螭鼓舞的传承人道吉才让对记者说。螭鼓舞目前仅存于青海省循化地区道帏乡宁巴村,作为藏族原始宗教祭祀舞蹈被村民们世代传习着。由于宁巴村地处偏僻,村民生活相对封闭,藏族螭鼓舞的沿袭传承一直没有受到外界影响。每年农历六月的神灵祭祀活动,村民们都会跳起螭鼓舞。
此次来京演出,除了文化部下拨的经费外,青海省财政还专门划拨专项资金以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虽然我们省的保护经费比较紧张,常常捉襟见肘,但是通过多项举措,‘非遗’保护卓有成效。”邓福林说。从2006年以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共投入资金2919万元,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7项、代表性传承人40名,省级“非遗”项目150项、代表性传承人153名。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热贡艺术形成产业
热贡地区是青海乃至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最密集的地区,形成了以宗教文化为主体,兼具地域性、民族性、艺术性的热贡文化资源库。为了扶持热贡艺术,促进农牧民增收,当地政府投资兴建了热贡艺术馆,并成立了热贡艺术协会,将民间工匠制作的热贡艺术精品收集起来集中展出,鼓励民间工匠广带学徒、传授技艺。同时,还进行重点培养和推介,使一批技艺精湛的民间热贡艺术工匠脱颖而出。2007年,黄南州同仁县有4位热贡艺人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们也是目前青海仅有的4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年过花甲的西合道是同仁县的一名热贡艺人,凭着一手绘制唐卡的技艺,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家年收入已达数十万元。4年前,他花18万元盖起了一幢气派的藏式民居,买了一辆崭新的小汽车。2006年,他又在家里搞起了“艺人之家”,接待远方的游客。西合道所在的吾屯村是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村446户农户中,从事热贡艺术品制作和销售的就有437户。
历史悠久、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热贡艺术,使同仁县吾屯村及周边的年都乎、郭麻日等村都实现了脱贫致富。2008年以来,黄南藏族自治州着手整合热贡艺术的资源优势,以发展热贡文化产业带动黄南经济增长,努力打造这一特色优势产业。他们邀请了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的专家编制了《热贡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规划》,计划投资1亿多元发展热贡文化艺术品产业重点项目;制定了优惠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加强龙头企业扶植力度,进一步开放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的领域。
据了解,如今热贡艺术产业已开始从一家一户经营走向龙头企业带动的规模发展之路。目前,吾屯村已建成由本村艺人经营的各类热贡艺术公司5家。从该村走出来的热贡艺术家娘本,2008年秋天投资200万元建成热贡画院,开展技能培训,承办各类热贡文化交流活动,每年可创作精品唐卡150多幅,实现创收300多万元。
在几家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吾屯村人主动拓展国内外市场,发展完善市场营销网络,不仅在北京、上海、广东、西藏、甘肃、内蒙古、山西、云南、四川等省、市、区建立了销售网点,而且还不断接到来自我国港、澳地区以及美国、法国、日本、尼泊尔、加拿大等国的产品订单。
传承方式发生改变
此外,曾经充满神秘色彩、掌握在藏传佛教寺院僧人和少数民间工匠手中的热贡艺术技能,如今也走进了学校课堂,更多的人有了从小接受热贡文化熏陶的机会,也使这门民族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据了解,目前同仁县一半以上的中小学校都开设有热贡艺术课程,县教育部门还邀请专家学者编写了热贡艺术学习简易教材。西北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学院等院校也相继开设了热贡艺术专业课。另外,长期以来,作为热贡艺术重要内容的唐卡绘制技艺一直有传男不传女的习俗,如今热贡艺术走入课堂,这种习俗也被打破了。
邓福林说:“在同仁县,从事热贡艺术创作的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