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地方性知识:区域软实力的内核

地方性知识:区域软实力的内核

2013年07月05日 09: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7月5日第471期 作者:严新明 刘金源

  【核心提示】地方性知识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知识观念,“它主要是从知识产生形成的情境、知识适用的范围两个向度界定知识的本质”的观念。地方性知识也须通过主体加以发展和提升,从而实现区域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软实力”这一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约瑟夫·奈教授提出的。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包括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即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导向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者们进一步区分出国家软实力、区域软实力、企业软实力、个体软实力。

  概念界定

  区域软实力是指一个地区对外具有吸引资金、人才、技术及消费者的能力,对内具有发挥区内各种资源、人才的作用,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区域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1)政府公信力;(2)区域文化;(3)公共服务;(4)人力素质。其中政府公信力和公共服务是区域软实力的外部条件,而区域文化通过塑造、发挥人力素质构成了区域软实力的内核。区域文化是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群在从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心态、民族艺术、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的总和。区域文化对于构成区域软实力而言,具有最为内在的重要价值,而区域文化就其实质来说即为地方性知识。

  对于什么是地方性知识,格尔茨在《地方性知识》最后一章中指出:“我一直在说,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这种地方性知识不仅指地方、时间、阶级与各种问题而言,并且指情调而言——事情发生经过自有地方特征并与当地人对事物之想象能力相联系”。格尔茨地方性知识的诠释者们一般明确地认为,地方性知识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知识观念,“它主要是从知识产生形成的情境、知识适用的范围两个向度界定知识的本质”的观念。地方性知识的启示在于,它要求我们在考察知识时,与其关注普遍的准则,不如着眼于如何形成知识的具体的情境条件。总之,地方性知识包含两层含义:(1)地方性知识是一种新的知识观念,它更多地提供一种认识论和智识上的启发,它首先具有批判的意义,其次才谈得上实质性和建设性的意义。(2)地方性知识也有其具体、实在的内容,是与现代科学知识相对而言的那些知识,是在一定情景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规范、价值、认知模式等,往往与地域性、传统性、多元性、经验性和民间性相联系。下面我们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探讨地方性知识在形成区域软实力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

  黄宗智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指出:长江三角洲家庭棉纺手工业的增长是令人惊叹的,早在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松江府的布就号称“衣被天下”。到1860年,或许更早,几乎每个小农家庭都织布,其中,7/8的产品是供应市场,而非自身消费。近代以来,地方工业发展的核心期始于1899年,当地官绅张謇创办了第一大生纱厂。他的经营建筑于小农廉价劳动力生产棉花、新型工厂纺纱、小农廉价劳动力手工织布三者紧密结合的基础上。长江三角洲的关键性发展不是来自大肆渲染的“个体”农业生产和小商业,而是来自乡村工业和新副业。正是乡村工业化和副业发展才终于减少了堆积在农业生产上的劳动力人数,并扭转了长达数百年的过密化格局。

  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和黄宗智的《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揭示了一点:不具有经典意义上“理性化”色彩的乡土工业却成了推动20世纪80年代乡村发展的真正动力;中国农村的商品化过程并未导致小农的解体,反而使其进一步强化,这与马克思和亚当·斯密的信念相抵牾;家庭伦理范畴的人情交换本与普遍主义相悖,但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发展极大地得利于此,如职工的忠诚不是依靠“科层制”的监督系统来保证,而是靠移植家庭伦理的规则来保证。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表现出明显的区域软实力,这种软实力是该地区地方性知识长期积淀、浸润,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有效发挥作用的结果。

  在格尔茨看来,人是置身于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而这种意义之网就是文化。于是,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因此,文化概念实质上是一个符号学概念,文化模式就是历史地创立的有意义的系统,据此我们将形式、秩序、意义、方向赋予我们的生活。正是得益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们从明朝以来形成的务工经商传统,在改革开放以后政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条件下,地方性知识得以从主体——劳动者身上体现并发挥出其优势来,从而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软实力,且使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一起,形成我国明显具有很强区域软实力的三大地区。

  当然,地方性知识也必定在同现代性规则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重塑自己。知识的地方性同时也意味着开放性。正因为地方性知识的开放性使其有足够的活力对现代性要求不断进行适应。长三角地区所具有的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人文精神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良的“软实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软实力如何同步提升,还是有赖于政府如何认知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地方性知识,同时,地方性知识也须通过主体加以发展和提升,从而实现区域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南京大学历史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