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留住手艺  留住手创的文明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留住手艺  留住手创的文明

留住手艺  留住手创的文明

        


竞报    2009-2-13 12:36:42


                           


















  因为使用双手人类走向了文明,而从古至今手工制作也一直是人们创造文明的主要方式。不过随着城市化和工业文明的蔓延,蕴涵着精湛技巧、高超智慧和杰出创造力的传统技艺面临萎缩甚至消亡的命运。

   为了展示保护我国现存的传统技艺,从2月9日至2月23日,来自全国的130名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及14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 师齐聚农业展览馆,在迄今规模最大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现场献艺。通过民间艺人的动态表演和讲述,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古朴典雅中阳剪纸

  Zhong Yang paper-cuts are simple and unsophisticated.

   盘腿坐在炕上,手里的红纸在剪刀的灵巧雕琢下,很快就变成了一幅古朴漂亮的牛年窗花。62岁的王计汝是地道的山西农村妇女,不过她剪的中阳剪纸却让许多 城里的年轻人惊叹不已。“如果不算小时候剪纸的经历,至今也有30多年的手工剪纸时间了。因为剪纸是我们当地农村妇女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任务,祖母和母亲 都是剪纸高手,所以从小在她们的熏陶下慢慢喜欢上了剪纸。我们剪纸事先没有什么图案,完全凭自己的想法去剪各种造型,这种习惯是从老一辈人那就传下来的。 ”王计汝说,中阳剪纸很多都是民俗剪纸,剪纸也不仅仅是用来看的,还有很多地方能用上。比如过去当地小孩的帽子、鞋、腰带上都要贴上各种用来装饰的剪纸, 碰到嫁娶、节庆的日子,居民的屋子里还要挂一些寓意吉祥的彩色剪纸。“对我们来说剪窗花是最简单的,复杂一点的窗花一上午就能剪出来一个。”

  不过现在民间使用剪纸的习俗已经消失了,学习剪纸的人也少了许多,老一辈剪纸高手大多年纪都在60岁以上。让已经成为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王计汝开心的是,“自从我们的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剪纸产生了兴趣,开始跟我学习这门手艺了。”

  千捶徽墨一点如漆

  An Hui Chinese ink is as black as paint.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中国书写绘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其中“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的代表。选好墨在过去一直是书画家们很看重的事情,而我国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制墨大家都来自“徽墨”的产地。

   墨其实也分为油烟、松烟和炭黑,一块好墨的制作则要经过炼烟、刻模、和料、锤炼、成型、晾墨、打磨、描金等十几道工序。“制墨的烟料被收集起来后要添加 天然的骨胶以便成型,而之后的晾墨则需要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的时间。”有着几十年制墨经验的周美洪介绍,完全手工制作的徽墨做工精细、造型考究、装饰精 致,至今我国很多书画名家都喜欢用传统的徽墨。

  “为了制作上乘的好墨,晾干的墨坯需要人用重达七八斤的铁锤反复捶打数千次,才能让制出的墨质更细腻。之后,墨里还要和入麝香、冰片等名贵中药和香料。”周美洪介绍,如此制出的徽墨才能达到“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效果。

  茶具上品宜兴紫砂

  Yi Xing ceramic teapotsare top grade teapots.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的茶具也同样历史悠久,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宜兴紫砂陶壶便被历代视为上品茶具。“紫砂壶的原料其实是宜兴特产的紫砂 矿,紫砂矿经过筛选、风化后才能成为制作紫砂陶器的泥料,这个过程往往需要一年的时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介绍,上等的紫砂壶大多都是纯手工制作, 一些大师的紫砂作品甚至被人们当做艺术品加以收藏。“因此用料、工艺、设计,已经成为人们欣赏紫砂的主要内容。”

  其实,紫砂作为上品 茶具,其良好的透气性能使人尽享茶的色香味,因此紫砂与中国传统的茶文化相互交融,并已成为茶文化的重要部分。汪寅仙表示,“在港台地区很多紫砂爱好者将 用紫砂壶泡茶喝茶,视为一种文化的身份象征。其实紫砂茶具不仅应该用来收藏,更应该用来使用喝茶把玩。紫砂茶具在把玩中才能更显润泽,让人得到文化的享 受。”

  千年歙砚吹气盈珠

  The quality of the An Hui SheZhou inkstone is excelent. 
  
   歙砚与端砚、洮河砚、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然而歙砚却并非只产自当今的安徽省歙县。“歙砚的主要出产和制作地在古徽州的歙县,并因此而得名。而 歙砚的砚石从唐代开始就只在江西省婺源县与安徽省歙县交界的龙尾山一带出产,当时的婺源县也属于古徽州的管辖。”“一方好的砚离不开好的石材和雕工,而歙 砚独有的砚石不仅石质坚实、纹理层次清晰,而且由于石材是经过亿万年的地质活动形成,因而具有了独特的特性。”曹阶铭形容,上好的歙砚表面用手摸上去仿佛 就是孩子脸上的皮肤。歙砚的石材分为罗纹类、眉子、眉纹类及金星和金晕类,多达上百个不同的品种。“制成的歙砚不吸水,在寒冷的天气砚台表面能够‘哈气成 珠’,几乎不用水就能直接研墨。”曹阶铭介绍,由于歙砚有着“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一直都被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不过当地独有的石材经过近千年的 开采已几近枯竭,使得如今的歙砚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细线累叠华丽漆线

  The gorgeous lacquer thread sculpturesares made with thin lacquered thread.

   说起雕塑,人们往往立即会联想起捏泥凿石的场景。可是源自厦门的漆线雕工艺却可以用一根细细的漆线,盘、结、绕、堆、叠塑造出堪称华丽的造型。“漆线雕 是用陈年砖粉和大漆、熟桐油等原料混合而成,泥团经反复舂打成为柔软而又富于韧性的泥团,俗称‘漆线土’,再由手工搓成‘漆线’,搓出最细的漆线比头发丝 还要细。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用‘漆线’雕出各种浮凸的纹样、图形,这种独特的技艺是厦门独有。”70岁的漆线雕工艺世家蔡氏家族的第十二代传人蔡水况 介绍,一件漆线雕作品要经过备料、搓线、盘绕形体、表层贴金等工序。漆线雕以连绵不断的线紧密地盘绕做出层次丰富而繁复的纹样,并且重重叠叠,在光照下显 得极为立体。

  由于漆线雕所有的浮雕造型只能通过线条盘结来慢慢呈现,而且所有细节都必须非常严谨,因此一件好的漆线雕作品往往需耗时几个月甚至数年的手工制作时间,每件作品也绝不会雷同,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

  敲打琢磨永康锡雕

  Yong Kang stannum sculpture shapes by burnishing over and over.

   我国云南个旧有“锡都”之称,自古以盛产锡金属和锡器闻名。而在浙江永康锡器从来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因此打锡器成为一门重要的民间手工艺。但随 着价廉物美的搪瓷、塑料、玻璃、不锈钢等现代器皿的兴起,全凭手工制作的锡器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了稀罕之物。不过,今年已经80岁的应业根老人至今还 在坚持自己手工制作锡器。

  在应业根的手中锡板被棒槌和榔头敲打成粗坯,经拼缝焊接制成半成品。半成品经过反复削磨后,雕刻上寓意吉祥 的福禄寿喜或龙凤花草之类的图案,就做成了一件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的锡器。“我现在已经可以完全不看,全靠手上的感觉完成旋转切削和浮雕图案。” 从13岁就开始拜师学锡艺,应业根老人曾挑着自己的“打锡”担子行走了30多年,现在他更乐于向人们展示这一多年练就的绝活。

  如今应业根不用原始模子,全凭想象就能用打、雕、塑等加工工艺制作出锡器。他期望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也能让自己亲手打制的锡器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

  竞报记者黄涛/文
  竞报记者曹海鹏张卫/摄
      竞报记者张硕/译

http://www.thefirst.cn/109/2009-02-13/337454.htm
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