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手艺只有进入思想层面才有价值

手艺只有进入思想层面才有价值

手艺只有进入思想层面才有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4日 00:45  经济观察报

  张晶



  经济观察报:此次“中国工艺美术大展”尽管观者众多,但你也表示有遗憾之处。缺憾在什么地方呢?

  杭间:展出的东西是目前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但并不是真正最好的。展览的主要部分都是继承了明清尤其是清代的传统。而中国的工艺美术,最好的是在先秦、汉唐、宋,明排在之后,到了清朝工艺渐渐趋于没落。但从历史上来看,上世纪50年代保护的,正是清代没落的一批。但并不是说清代没有直追明宋唐的东西,但大都在民间,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这一丝血脉又错失了进入国家保护视野的时机。唯有清朝宫廷工艺被保护起来,尤以象牙、景泰蓝为代表。建国初期需要借此换取外汇,支持中国的工业化生产,当时这些工艺品的出口创汇占到了四分之一,而现在连四百分之一都不到。

  换句话说,美术馆陈列的物品可以用“奇货可居”来形容,但和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一些发自内心会意的手工艺品,不一定要材料很贵或是技艺繁复。美术馆曾经展出的新西兰毛利人的展览,特别简单,但非常具有智慧,真正的民间艺术。一个人在对象面前有两种创作状态,一是要考虑经济价值,如何做能卖出好价钱;其二是太喜欢它了,只要稍稍改变,就能达到心里想要的,例如将一块石头稍作琢磨做成一个砚台。这是人在物面前的两种态度。美术馆中的大多是前者。

  经济观察报:你觉得大工业生产和传统手工业是不是必然矛盾的?2004年北京工艺美术厂的破产倒闭,当年也是个热点新闻。

  杭间:肯定是矛盾的。但是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毕竟要刺激它经营生产,通过一种商业需求解决生存问题,对这个职业看到前景。这样师父越来越专心,徒弟也会越来越多。单独靠国家给点钱,肯定不行。当年工艺美术厂破产有人为因素,但也是必然。

  工艺美术从50年代以前的个体作坊,到手工业合作社,再到国家行政管理范畴的集体企业,最后在机构改革的背景下又回到个体,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遭遇折射了现代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意识形态纠缠不清的历史。耐人寻味的是,每次调整,总是有国家政治经济的大背景,比如50年代中苏关系的蜜月与工艺品的大量外销,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与重新恢复传统工艺品的生产,传统手工艺为每次中国追求现代化充当了外汇积累的重要力量。

  经济观察报:日本的工艺理论家柳宗悦认为,匠人的工作最不具有个人色彩,他们的力量是因为在他们的工作中体现了历代先人的智慧。现在国内却强调对传统手艺进行创新,与时俱进,你怎么看待这种态度?

  杭间:传统手工艺怎样才能创新呢?能够还原本来面目已属不错,任何形式的“创新”,从现状来看都具有先天的局限性。我的直观印象是,只有原汁原味的才好,想去创新反而不行。老祖宗那些东西几千年传下来,如果修养各方面不到,改来改去只能非驴非马。

  过去我们叫工艺美术、传统工艺,后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借用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很多在座的人都提出质疑,明明是物质文化遗产,怎么变成非物质的呢?其实是理解上存在了一点误差,并不是要保护具体的东西,而是要留住手艺,这是非物质的。我曾经出版的《手艺的思想》,当时就提出一个观点,手艺只有进入思想的层面才有价值,本身它在现代化体系面前一路溃败,过去是农耕社会,现在就连中国农村也逐渐要走现代农业的道路。如果要继承传统的东西,肯定要把传统的记忆和思想抽离出来,使之对未来设计和生活有益。

  来源:经济观察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