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非遗要出“故宫淘宝”款,传统年画如何谋生路?

非遗要出“故宫淘宝”款,传统年画如何谋生路?

1月24日下午,92岁的郭太运没有像往常那样去泡澡。他守在工作室,等着来自“故宫淘宝”的设计图稿。
郭太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项目传承人,他所等待的“故宫淘宝”是什么?动态《雍正行乐图》、全家福亲子皇袍T恤……皆出自这个让人们对故宫大为改观的团队。
为很多频临失传的传统工艺,淘宝众筹组织发起的一项“非遗众筹”已于1月22日正式上线。该众筹的“回报”由“故宫淘宝”提供设计,再由非遗传人让设计“成真”。郭太运也是参与该众筹项目的非遗传承人之一。
中国人崇尚9这个数字。在年节到来前,因为这份“非遗”缘分,就有了年逾90的郭太运和90后设计师一起讨论“故宫淘宝”款非遗作品的画面。

郭太运和90后设计师一起讨论“故宫淘宝”款非遗作品的实现。 文中照片由罗昕提供

老手艺要有“故宫淘宝”款
据《民间传统年画》一书资料显示,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形式有文武门神、神像图、戏出等2000余种,题材主要分辟邪纳福、名风名俗和故事戏文三大类。而此番众筹,让卡通形象也出现在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世界里。
澎湃新闻了解到,此番“故宫淘宝”为朱仙镇木版年画设计的“龙凤呈祥”寓意“帝赐金福,后赐如意,子孙和合,年年百事宜”,出自90后湖南女孩黄晶之手。在黄晶的诠释里,这幅设计里既有卡通风格的皇帝皇后,又有为国人熟悉的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既有萌萌的小猴子,又有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海水江崖”。
1月24日,在开封市博物馆里的工作室,黄晶带着设计图第一次见到了郭太运。老人家从13岁开始在开封“云记”门神店做学徒,四年出师。现如今,他这一辈的木版年画老艺人,基本都不在了。
郭太运戴着老花镜,看起了设计图。“这是电脑出(打印)的吧,木版年画的话效果会不同。”他很快就下了判断,“图案可以,这都问题不大。”
“最好减到六个(颜)色,黑、黄、绿、红、青、蓝。”
“这里‘大吉’两个字,要改成‘吉祥’。”
很显然,这位做木版年画七十多年的老人,并没有放过细节。
“我们会根据郭老师的建议作出实际的图纸调整。”“故宫淘宝”负责人何静平向澎湃新闻回应说,虽然外在形式在不断创新,但内在要尊重传统手工艺以及“匠人精神”,“创新与继承并没有矛盾和冲突的地方。”
何静平表示,他们一直在做的就是基于传统文化开发文创周边:“我们用年轻化的语言呈现非常传统的东西,但我们对历史本身是敬畏的。”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将刻制好的不同颜色的木版依次套制印刷,每个版面印刷一种颜色。如今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还是以五色套印为主,即黑黄红绿青(紫)色。

回不到过去的年画
回顾历史,开封朱仙镇可谓是我国木版年画的发源地。早在宋代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里就有记载“十二月,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等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又据无名氏的《如梦寻》记载:“州桥之西,谓之果之行,纸画儿也在此行贩不绝”,“纸马(门神)铺遍布全城。”这是我国以民间年画为内容的最早文字记录。
但清末的洪水泛滥、民国时期的战乱渐渐让“家家都会点染,户户皆善丹青”的景象,成为了后人的想象。且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木版年画被列为“封建迷信”。
郭太运感慨说:“其实我为传承木版年画费了很多脑子。我有时甚至会和我的徒弟说,学这个没多大用。”他有九个子女,无一继承了他的手艺。他的孙辈,也是如此。
而就在去郭太运工作室的路上,澎湃新闻记者还听到一位开封当地人说:“现在谁买年画啊?挂在家里还会害怕呢。”
“年画已经变味了。”老人不止一次说起这句话。每每说起,已是一脸淡然。
“在过去,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市井百姓,都要贴年画。但现在,虽然又是开(研讨)会又是搞收藏,但人们都不贴年画了。”他向澎湃新闻坦言,人们对年画的认识已和过去大不相同,但社会一定是向前发展的。“过去年画里有过年的气氛,受大家重视。现在日子天天和过年一样,不愁吃穿,怎么会一样呢?”
他甚至直言:“若干年后,靠着录像这些手段,(木版年画)进了博物馆,完事。”
其实,能感知年画变化的,不仅仅是郭太运。在《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一书中,重庆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人徐家辉曾说起自己想先把传统的技艺继承下来。“现在连‘还原’都还没有做好,还说什么创新……也有很多人用现代科技做年画,但做出来的东西肯定和传统的味道不一样。”
湖南滩头木版年画传承者钟建桐也坦言现代文明带来了冲击。“你看现在我们邻居家很多都贴了胶印年画,这个东西便宜,几毛钱一张,但是成本也就几分钱。所以生产上很占优势,把传统的年画都挤掉了。”尽管如此,他还是寄希望于传统年画在形式、内容上的创新,“让现代年轻人能接受”。

郭太运现有的三个关门弟子之一蔡瑞勇在演示印刷。

年画如何另谋生路?
尽管难以回到过去,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生路仍然受到关注:2002年,朱仙镇举办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木版年画大联展;2004年,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河南省第一个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项目在开封启动;2006年,朱仙镇木版年画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据新华网河南频道2015年10月消息,依托中央美院、西安美院、河南大学等专业院校来加快年画新产品的研发,目前朱仙镇木版年画已开发出30多个年画新品种,每年均有10件以上产品注册了研发专利。
“对创新,只要是好的,师父都是接受的。比如八十年代新发展的‘连年有余’他就很喜欢。现在他观念又有了转变,主要是接受了现代元素及审美,例如卡通动漫形式。但要看如何结合。”蔡瑞勇是郭太运现有的三个关门弟子之一,如今也是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
“在内容题材上,也可以尝试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谈及木版年画的创新,蔡瑞勇向澎湃新闻举例鲜现于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天后娘娘》。要知道,妈祖为我国沿海地区广大渔民所喜爱的保护神,在中原地区并不为广大群众熟悉。若没有闽南客户提出定制,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里便不会有这样的作品。“所以我个人认为,这种根据市场、客户要求进行作品定制的创新模式,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澎湃新闻还就木版年画的创新形式采访清华美院绘画系教师、版画艺术家付斌。在他看来,年画开发应保留核心魅力,而在宣传和周边衍生品上另做文章。
“核心是诸如门神、五子登科之类有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的的图式。这些图式没有必要轻易改变,即便改变了也不会有更好的形式,因为这是经典的东西。”付斌说,“而将经典图案做成手机壳、鼠标垫等有实用价值的小的周边产品,也能发扬传统。”
同时,他认为需要调整的是版画技艺。“木版水印这种古老的技艺并不只局限在复制模仿传统的画种和形式。它可以和当代艺术的创作相结合,用水印、套色的技法来创作新的东西。”
而具体到木板年画,付斌认为这一传统主要和中国习俗和文化结合在一起,需要的是整个生态的保护。“要是脱离土壤,真的有可能就只能进入博物馆。”
付斌很支持此番“故宫淘宝”与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结合。“双方需要反复沟通。比如什么地方传统技艺达不到,什么地方需要进行修改。最后达成一致,这样的结合才得以实现。”

据悉,截至目前淘宝上的年画众筹的达成率已达555%,筹到款项55536元。22日到26日,包括朱仙镇木版年画、高密剪纸、内联升老布鞋、胶东农家大饽饽在内的非遗项目已筹集到35万元,参与人数过万。淘宝众筹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我们没想到众筹项目会这么受欢迎,这侧面证明不是老手艺不再被需要,而是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让老手工艺得以传承。”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文化课 2016-01-2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