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罗杨谈非遗──民间文艺与非遗是同一概念
来源:中国文物网 2010-9-16 11:17:30
中国文物网专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罗杨
近年来,随着非遗的提出,人们对非遗保护的意识越来越浓,民间的文化遗产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杨指出:其实民间文艺与非遗就是同一概念。
其实民间文艺与非遗就是同一概念
9月14日,中国文物网记者就民间文化传承与保护专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杨,当记者问到民间文化艺术与非遗保护的联系时,罗书记这样说:其实民间文化跟非遗就是同一概念,只是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实体的、可见的、又是为官方所承认的,一件东西呈现在那,只要证明了它是文物,人们就会去认可它,因为它的直观的可见的。而民间的这种文化文艺大部分是一种文化形态、口头的、仪式的东西比较多,随着时代的变迁,会有不同的形式变化,也没有既定的传承人可言。而且古代的那种封建制度,只有皇家的东西、典籍、仪式等等可以记录下来,而民间的这种文化技艺就无人重视了。但是他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确实用到的,代代相传的一种文化精神的反应,同样也是文物。直到后来提出了非遗的想法,把物质的和非物资的分离开来,这才开始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所以我认为非遗和民间文化其实就是同一概念。
文物的保护与传承不一定是人或物
罗杨书记还谈到民间文化技艺的传承问题,他说:文物的保护与传承不一定是人或物,也可以是出书、拍摄影像等记录的方式,特别是民间文艺的传承,一方面要极力地发展非遗的传承人,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它有效地保存下来,使它成为中华文明的一种宝贵财富。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用开阔的视野抢救民间文化
罗杨书记还向记者介绍了协会正在开展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情况,他介绍说,这个想法是冯骥才主席提出来的,他的思维比较开阔。这个工程是在2001年提出来的,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果,2002年,抢救工程被批准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2003年又被列入文化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现在来看,抢救工程的文化成果是很大的。出版了一些系列丛书,《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普查手册》、《杰出传承人调查工作手册》、《中国木版年画集成&S226;杨家埠卷》等、《中国民间故事全书》70余卷本、《中国结丛书》16册、《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20册。另外,《中国民俗文化志&S226;门头沟卷》、《中国民间美术遗产编目》、《中国民间剪纸集成》、《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陆续出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名录》、《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中国唐卡艺术集成》、《中国服饰文化集成》等还在普查和筹划出版。
中国木板年画渐进消失 抢救工程将其列为专项
记者看到罗书记的桌子上有一套梁平卷的木版年画集成,罗杨书记欣然地向记者介绍了关于木版年画的情况。它是我国古代农耕时期的人们的一种精神天地的反应,也是中国民间美术中的一笔巨大的遗产,所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就把它列为抢救工程中国民间文化普查的第一个专项。但是社会发展到现在,人们的居住从原始家家户户的庭院变成了楼房,贴年画的习俗已经渐渐消失了,而这种文艺的传承也渐入式微,比如这种木版年画很难有一代一代的传承人继承下来,所以现在我们把它搜集了来,出版成册,就可以将这种文化永久地保存下来。
总分二十一卷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财富
中国认识到年画的价值是在五四之后,钟敬文先生创立的民俗学为我们这种文化的自觉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是从2003年开始进行普查的,调查了很多地方,按产地分为很多卷,像《梁平卷》《杨柳青卷》、《朱仙镇卷》、《滑县卷》等等20多卷,还有俄罗斯的一位年画专家也很喜欢中国的年画,也邀请他将其国收藏的年画珍品收集整理,也编撰成册。总计二十一卷。在全套《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完成之后,还要将这次普查的全部资料编入计算机管理的“中国木板年画档案”里,以供全民享用和拥有。这套中国木版年画的集成书籍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一笔巨大的财富。那么这也是一种文物文化的保护形式。
最后,罗杨书记送给记者一本《梁平卷》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和一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六十周年的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