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文化遗产,在我身边”

“文化遗产,在我身边”

6月12日,是全国第5个文化遗产日。文博精品陈列展、文物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让文化遗产日的主题和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我省博物馆自免费开放以来呈现出一派新形势新气象,其陈列展览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省博物馆、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和马鞍山李白纪念馆等9家单位申报参评的陈列展览分别收获首届安徽博物馆陈列展览特别奖、精品奖和优秀奖。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博物馆优秀陈列展览,将进一步增进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自觉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中来。
  历史进程重现
  玉龙、玉鹰、玉猪……凌家滩出土的精美玉器令人惊叹巧夺天工的技艺;山水相连、日月同辉……双墩遗址数以百计的陶器刻画符号叫人思忖文字起源的奥秘。拥有800多件国家珍贵文物的省博物馆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重大考古展,展示了安徽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古老的文化底蕴以及众多的文物古迹。繁昌人字洞遗址、薛家岗文化、凌家滩文化、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淮北柳孜大运河遗址等一大批享誉中外的重大考古发现集中亮相,对研究古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历史价值。“人类起源”,200多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文明曙光”,双墩遗址刻画划符号揭秘文字起源;“商周瑰宝”,揭开钟离古国神秘面纱;“汉晋风流”,展现六安王国风采;“唐宋菁华”,感受包拯的道德风范;“元明清辉”,欣赏窖藏金银器的高超手工艺。文物专家说,通过这个展览,可以向广大观众展示安徽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考古成果,领悟先辈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感受安徽这块热土的魅力。
  如果说省博物馆建国六十周年重大考古展放眼全省的浩瀚历史,让人心生敬仰之情,那么广德县博物馆“历史的记忆——广德重大史迹展”这一地域历史的全面展示同样赢得了好评。这个以县文物管理所历史文物收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博物馆,拥有1300多件藏品,上至地质时代中晚时期、考古学年代旧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由序厅“历史的舞台”开始至“桐汭烽火王金林抗战事迹”结束,时间跨度由旧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不仅呈现出30多万年来广德这块土地的历史沧桑巨变,还展现了该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展览通过大量藏品、历史遗迹照片以及依据史料复原、绘制的事件场景,反映发生在这片土地上8个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展览项目负责人陈希敏介绍,我们以自己的视角,在整理、审视、研究这一处处、一件件文物的时候,深深为先民们惊人的创造才能所折服。通过陈列,我们力求展现历史的磅礴气势,也致力于呈现先民的睿智思想。
  科技力量“动”展
  从陈列区到宣教区,再到互动区,移步换景,处处有惊喜。细心的参观者都发现,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展览注重互动性,注重在展览陈列的效果上花心思。此次获评六大精品殊荣的陈列展览,共同的特点正是在于运用科技的力量布置展厅,用多媒体技术再现历史场景,用互动手段寓教于乐。从陈列到多元化陈列,从注重陈列到注重互动。省文物局相关人士认为,在诸多历史事件的呈现中,选取几个最闪光的亮点,最重大、最具影响力、最不能忘记的历史事件,以史为经,组合串联,让观众窥一斑而知全豹,观滴水而识沧海,见微知著,以小见大,领略历史历程,正是当前公众所易于接受的展览陈列设计。
  马鞍山的《江东第一城——马鞍山历史文化展》布局与设计都很巧妙:主题定位地域化,舍弃“千馆一面”的通史型陈列模式,择取有本地文化优势的四大主题板块予以展现。展示手法多元化,打破传统单一的陈列手法,运用大量的雕塑场景及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法,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展览延伸最大化,特设4D辅展厅,拍摄4D影视片《江东名城马鞍山》,以强烈逼真的特效冲击,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展览内容的有力延伸。
  中国黄梅戏博物馆“黄梅戏发展历程展”陈列也采取了多种展示手段,以老照片、实物和简略的文字说明搭建展览脉络,以场景复原再现和大屏幕触摸屏、雾幕投影、幻影成像、移动触摸屏等高科技互动展品增强陈列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天仙配》、《牛郎织女》等黄梅戏经典剧目,以雾幕虚无飘渺的特殊效果模拟出来,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奇幻感觉。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路遇》场景模型、《徽州女人·嫁》场景再现,参观者身临其境,其景入心。淮南的《寿州窑》专题陈列,在有限的展厅内设置制作陶瓷的观众互动区,复制了8种寿州窑主要模型并把它分成带磁性的碎块,让观众边看寿州窑生产过程的幻灯片边自己动手拼复寿州窑器物,收到良好的互动效果。淮南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认为,主题是陈列的灵魂,由展品构成的内容是展览陈列的血肉,艺术形式则是呈现主题的手段,形式为主题服务。立意高远的主题、丰富精美的展品、完美的恰如其分的表现形式,突出观众的参与性,加深观众对历史文化的深刻印象,这就是精品陈列的完整涵义。
  多方途径“保遗”
  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在展览陈列中结合,物质非遗一体化是这批精品陈列中时有体现的地方。利用有限空间,精心布局,让物质文化遗产与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广德县博物馆的《历史的记忆——广德重大史迹展》,其中有一个单位为“土客相融”,表现本土居民与外来移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共同推动了本地域的经济文化发展,在陈列设计中,工作人员把移民带来的造纸、纺纱、锻铁等生产技术和皖南花鼓戏戏装,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兴趣颇高。马鞍山博物馆更是在馆内开辟了当涂民歌代表作品试听区域,戴上耳机,便可以自在地沉浸在古老民歌的优美旋律中。安徽中国徽州博物馆在馆内开设非遗园,将代表地域特色文化的徽州三雕、罗盘、徽墨等引入,安排国家级、省级传承人进驻园内进行展示表演,非遗的动态展演与物质遗产的静态呈现有机融合,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更为深入。博物馆在主攻实物展的同时,引入非遗推介项目,正是文化遗产保护合力合为的表征。
  淮南博物馆的寿州窑专题陈列以一个地域的特色亮点深入挖掘,再现历史的精彩,引人关注。地域概念,是反映时空特点、经济社会文化特征的一个概念。与以往沿袭的通史式的笼统陈列不同,此次的精品陈列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表现当地历史文化积淀。马鞍山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提出了“江东”这一概念,定位地域化,舍弃通史型陈列模式,择取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四大主题板块予以展现。中国徽州博物馆主要彰显徽州文化的重点和亮点,天下徽商、徽州艺术、徽州建筑等六大部分,凸显了徽州和徽州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最突出的内容。每个地方的博物馆,作为当地最为重要的文化展示基地,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其中,能够更有效地唤起当地群众的文保意识。省文物局博物馆处杨益峰表示,博物馆的陈列办好了,向上可以提升学术研究,向下可以惠及大众,有效宣教,最终促成文化遗产全民保护的良好氛围。(蒋莉、晋文婧)

编辑: 顾盼









本文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