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少数民族非遗在年轻人中传承创新

少数民族非遗在年轻人中传承创新

                                    少数民族非遗在年轻人中传承创新
                                        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ture.china.com.cn  时间: 2010-03-19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李晓萍、林凤海):一场大规模的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演出活动正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多个省市的20个少数民族演员展示他们独特、精彩纷呈的民间艺术,让人们看到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正在代代传承,焕发生机和活力。

  基层的民间艺人带来精彩

  来自中国东北鄂伦春族歌手关金芳演唱了一曲“赞达仁”《大兴安岭我的家》。关金芳并不是一名职业演员,她是“赞达仁”的传承人。这种鄂伦春族的山歌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关金芳的地位提高了,更多人开始认识到,那些世代居住在东北茂密森林中的鄂伦春族人民的歌声原来那么辽远、高亢、优美。

  从上月底开始持续到本月底的演出活动内容丰富,观众能看到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劳作和生活场景。这次全国性演出活动的负责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说,此次活动中大多数演员都是普通农民、民间艺人,他们展示的是原生态艺术,有很多连他这个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的人都没有见过。

  张庆善说:“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这次来的有20个少数民族,回族、满族、苗族,还有好多我不是很熟悉的。基层的民间艺人来表现自己的东西,不是创作型的。很多非常生动的、精彩的东西我都没有看过,他们就生活在基层。一个民间的节目到北京来演一次,不仅仅提高了影响和知名度,对当地的民间艺人来说是极大的激励。”

  在中国,普通民众知道并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的内涵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自2006年起,保护、传承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始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规划。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分别制定保护规划,给传承人经济资助,培养后续人才,帮助那些散落民间、不为外人知晓的珍贵文化代代相传。

  让孩子们喜欢祖先的歌舞

  来自东北的朝鲜族农乐舞传承人金明春说,在各地演出是他们近几年向外推广的方式之一。在他看来,农乐舞要代代相传,关键是培养传承人才,让孩子们喜欢这门艺术,学会理解、欣赏祖先们传承了数百年的歌舞,这样艺术才能生生不息。金明春说,现在这个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他们正有计划的开展人才培养。

  金明春说:“从去年起,我们设立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阶层的教育培养中心。现在正在学习的学员不少,幼儿园五六十名,小学校有两三百名,初中生有大概两百名。而这些不只是我们汪清县一个县的现状,延边的其他7个县市都在不同方式地继承和发展着农乐舞。”

  金明春说,现在当地政府对他们的资金扶持从每年20多万元人民币增加到了70多万元人民币,鼓励他们开展演出、创作、探索适合年轻人的节目形态。

  而一些年轻人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传播祖辈的文化精髓。成长在内蒙古草原的8个年轻人组成了一支乐队“安达组合”,在海内外演出,让人们听到他们演奏的马头琴、吟唱的呼麦。

  “安达”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安达组合成立于2003年,由7个小伙子和1个姑娘组成,他们中很多人的祖辈都是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乐队成员敖特根巴雅尔说,他从小就受到最“乡土”的训练。敖特根巴雅尔说:“我父亲是当地非常有名的民间艺人,拉马头琴的,爷爷那边传下来的,我家里一共七个孩子,我是唯一传承人。我上学的时候我爸就培养我学习他没有完成的民族音乐,从小就教我,后来上了正规学校,接受了专业训练。”

  年轻人在继承之后努力创新

  “安达组合”的表演和他们父辈的不完全一样,这些受过正规音乐训练的年轻人琢磨,怎样才能让生活在都市里的年轻人也能欣赏、热爱他们的艺术。“安达组合”队长那日苏说,他们要保留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根”,但也得迎合现代社会,进行改良。

  那日苏说:“为什么我们组合是年轻人?我们祖先、老艺术家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非常传统的东西,但是不能完全(照搬),你把在蒙古包里演出的东西完全拿到美国舞台演出,听一首觉得好听,但是不能听一整场音乐会,就会有问题。怎么保证我的音乐不变质,保留它最珍贵和厚重的东西,还让不懂我们语言的人去理解、喜欢我们的东西。”

  如果你去看“安达组合”的演出会发现,他们和那些身穿绚丽民族服装,演唱传统呼麦、长调、坐着拉马头琴的老艺人不同,这些年轻人在台上,可能穿的就是最普通的T恤衫、牛仔裤,他们的主旋律是传统的,但在乐器技巧和曲式编排上经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地方,让你感动,随着音符进入蒙古族人的内心世界。

  那日苏说,创新对他们来说很不容易,但好在他们开始有了收获,国内外演出不断,更多观众知道了他们的名字,还在国外组织了多场大型商业演出,让人们知道蒙古族音乐。“我们国外演出非常多,美国、欧洲很多国家、澳大利亚、日本等,每次都有不同的演出。在美国我们做专场音乐会,巡演120场,走了13个州,连续三年在那里演出,非常专业的商业演出。今明两年我们合约基本都签满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说,经过近4年努力,民众认知度显著提升,政府保护力度也在加大。目前中国已经公布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各个少数民族都有项目入选,千余名国家级传承人受到资助,省、市和县三级政府也都制定了保护计划。张庆善说,民族艺术正有序传承的状况让他和很多传承人、专家欣慰。

  张庆善说:“这次完全是来自少数民族民间的,少数民族根上的东西,更能反映少数民族文化存续的状况和我们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状况,更体现少数民族的民族情感。我觉得这次活动意义非常大。有的人攻击说,你们把少数民族文化破坏了,把藏族、新疆地域文化破坏了,实际上通过这样展示可以看出来,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一直是非常重视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势下,工作搞得很好。”

        文章来源: 国际在线专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