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非物质文化遗产庙鼓濒危 老手艺急需接班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庙鼓濒危 老手艺急需接班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庙鼓濒危 老手艺急需接班人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11-04  

“咚,咚,咚咚,咚……”庙鼓第三代传人、六旬老人王泽升敲起鼓来仍铿锵有力。近日,记者在只楚南上坊村领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庙鼓的风采。王大叔告诉记者:庙鼓虽然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时尚、潮流的东西,对具有历史渊源的庙鼓却不感兴趣,庙鼓面临失传的困境。

第一代打鼓人早已作古,第二代打鼓人已经70多岁,今年58岁的王大叔是庙鼓的第三代传人,他告诉记者:“因为庙鼓没有文字记载,靠代代口头相传,到六七十年代,庙鼓手艺差不多快绝迹了。2004年,庙鼓手艺被重新挖掘,更名为怡华龙鼓,并组织了威风锣鼓队,请了专业创作家特地为怡华龙鼓创作了一首歌———《怡华之歌》。威风锣鼓队参加了烟台许多重大活动的演出,重演了百年以前的民间传统庙鼓的风采。2005年,庙鼓手艺申请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2006年参加了烟台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

中国的鼓文化源远流长,品种繁多、门派林立,但专业的庙鼓却很少见。只楚庙鼓是其中难见的一支,它距今有120多年的历史,以“拉火报”的形式表演,其鼓的打击表演方法有鼓点、鼓步、鼓舞三节组成,每节约8分钟,循环进行,场地不限,可大可小,打击时一人一鼓一槌,随着鼓谱的节奏,随心探动,打舞起来,给人一种春雷震动、龙腾九天的雄壮感觉。在旧社会,敲打庙鼓非常流行,是村民祭祀祈雨以及赶庙会时必举行的活动。到现在,庙鼓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第三代传人王泽升希望把这个手艺世世代代传下去,不要停留在他的手上。

王大叔告诉记者:“参加锣鼓队的成员以中老年人为主,最年轻的也有40多岁,这庙鼓打起来可是个体力活,要边走边击,一个人带着几十斤重的大鼓,只能是身强力壮的男子才行。庙鼓的手艺需要靠下一代继续发扬光大,现在村里的年轻男子都不愿学这个,我怕就要失传了,如果有年轻人愿意继承庙鼓的手艺,我将毫无保留地将它传授下去。”
(来源:烟台晚报 YMG记者 刘晓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