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千年的“达斯坦”由谁重新唱响?
作者:李芮 沙达提 来源:新华网新疆频道 日期: 2008-12-04
12月1日,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77岁的哈萨克族老人哈孜木·阿勒曼在忘情地叙述长发美女斯路恰西和爱人阿勒泰的爱情故事。这首长长的叙事史诗,可以唱上整整半天时间。新华网记者沙达提摄
新华网乌鲁木齐12月4日电 题:谁在唱响千年“达斯坦”?
记者 李芮
没有人能叙唱那样悠长的史诗,在低吟浅唱中将10个世纪的民间故事娓娓道来。作为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重要形式,“达斯坦”曾经使天山南北牧民部落和绿洲居民的生活斑斓多彩。
然而时下,“达斯坦”的活力正迅速枯萎,年已古稀的“达斯坦奇”们,该将“达斯坦”传递给谁?谁还能重新唱响千年“达斯坦”
12月1日,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77岁的哈萨克族老人哈孜木·阿勒曼在家中。新华网记者沙达提摄
“达斯坦奇”的孤独传唱
从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的一个哈萨克房子里,传出“达斯坦”《斯路恰西》的歌声。77岁的老人哈孜木·阿勒曼,正在忘情地叙述长发美女斯路恰西和爱人阿勒泰的爱情故事。这首长长的叙事史诗,可以唱上整整半天时间。
提起哈孜木老人,了解“达斯坦”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是新疆现在唯一能够凭记忆完整唱出104首哈萨克“达斯坦”的艺人,而这104首“达斯坦”用7天7夜都唱不完。哈孜木也因此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称号。
阿孜木从12岁就迷上了‘达斯坦”。那是在一次热闹的部落集会上,一个老艺人用铿锵有力的诵白和韵律感强烈的弹唱讲述了一个英雄的故事。从那以后,部落的每一次“达斯坦”表演都少不了阿孜木小小的身影。他仔细地听,认真地用心记。再后来,阿孜木还跑到其他部落和村寨去学习内容更丰富的“达斯坦”,有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宗教经典等等。
前不久,老人刚花了近2个月时间把104首“达斯坦”的歌词全部手写记录了下来,每一本都汇集成上百页的厚厚“手抄本”。阿勒泰地区文化部门还为老人做了音视频资料,希望将这些悠久的文化瑰宝一直传承下去。
阿孜木告诉记者,在传统的婚礼、婴儿上摇床、丧事守夜等重大活动中,都要演唱“达斯坦”。然而,现在喜欢听“达斯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愿意学唱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前不久才有几个年轻人愿意拜他为师学艺,但由于徒弟都有自己的工作,学艺时间时常难以保证。
阿孜木说,我老了,有时候用几个小时唱完一曲“达斯坦”就感觉很累了。如果不能把这100多首“达斯坦”传给徒弟,我怕我走后它们就彻底失传了。
“达斯坦”意为有说有唱的敘事长诗,有完整的故事和贯穿的人物,被称为“叙事的海洋”。“达斯坦奇”就是传唱“达斯坦”的艺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都有各具特色的“达斯坦”。在新疆的南疆喀什、和田、阿克苏和东疆的哈密、吐鲁番以及北疆的伊犁、阿勒泰地区都有“达斯坦”传人。
12月1日,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77岁的哈萨克族老人哈孜木·阿勒曼与孙女在一起。 新华网记者沙达提摄
“达斯坦”传唱者少了
和阿孜木一样,阿布力米提也是大名鼎鼎的“达斯坦奇”。然而,由于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生活在和田地区墨玉县的阿布力米提,生活一直比较贫困。以前还能通过演出挣些钱,但现在听众越来越少,演出几乎没有了,许多 “达斯坦奇”都不得不找其他工作谋生。
随着越来越多元化的现代文明的冲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衰落。像“达斯坦”这样靠口传心授的悠久民间文化,由于老艺人的离去和后继无人的冷清局面,开始逐渐消失。
阿勒泰地区文联主席哈德别克说,哈萨克的年轻人接受了不少新的文化形式,喜欢和懂得欣赏古老“达斯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由于“达斯坦”是民间艺术形式,即使学会传唱“达斯坦”也要回归民间,这样经济和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基于这样两个原因,造成了“达斯坦”无人传承的“失语”境地。
此外,在电视、广播普及前,口头演唱曾是少数民族最为热衷的表演形式。但随着愈发丰富的文化形式拓展了人们的文化形式,手头传唱的“达斯坦”显然丧失了曾经的活力。
新疆艺术研究所所长李秀莲介绍说,比起“达斯坦”,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套曲中的“琼乃额曼”更是到了濒危失传的境地,新疆现在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完整演唱“琼乃额曼”部分了。
“达斯坦”能否续唱千年
已经传唱了10多个世纪的“达斯坦”,会不会在今天消失?
为了保护“达斯坦”这一非典型民间艺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经将其申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今年6月获得通过。目前,新疆主要通过原生态、专业保护、教育、媒体和文本5种方式对民间艺术进行保护和传承。
自治区文化厅文化处负责人介绍说,新疆现有24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们享受文化部拨给的每人每年8000元经济补助。而全疆还有229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们暂时还没有政府给予的固定经济补偿。另外,部分地州和县市根据自身情况对这些老艺人有每月80-500元不等的补助。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等高校,近年来也相继设立了民间音乐艺术的本科和研究生学位,系统培养传承人。毕业后这些传承人仍要回到民间。
新疆艺术研究所所长李秀莲介绍说,从2003年将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申报联合国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开始,5年来的努力使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和喜爱上了新疆民间艺术,源于民间的“达斯坦”和麦西来普逐渐走进了饭店、巴扎,开始融入大众的生活。“这不能不说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韩子勇说:“不是因为濒临失传,才有申请世界遗产的必要。‘申遗’不是最终目的,传承、保护好这一遗产才是最终目标。”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唱响“达斯坦”的传承者,必是眼光深远的智者。
名词解释:
达斯坦:维吾尔族弹唱曲种。它是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达斯坦的原意为叙事长诗,用古老的“木卡姆”(大型套曲)的选段或其他民间曲调演唱,说唱完整的故事,篇幅较长。音乐具有叙事性和抒情性,公元3世纪至 7世纪维族民间就流传过一部叫作《阿里甫·埃尔吐额阿》的达斯坦作品,歌唱人民英雄埃尔吐额阿。此外,还有《艾里甫与赛乃姆》等多部描写爱情的作品。达斯坦在维族人民中间代代广泛流传,著名的赞颂英雄人物的达斯坦有《玉素甫·艾卖提》和《阿不都热合曼汗·霍加》,以及歌唱民族英雄弹唱艺人斯依提的《好汉斯依提》等,讽刺性的达斯坦名作有19世纪的维族诗人艾合卖提夏·卡尔卡希创作的《问候》。
维吾尔族的弹唱艺术流行于南疆的喀什、和田、阿图什、阿克苏、刀郎、库车和东疆的哈密、吐鲁番以及北疆的伊犁等地区。达斯坦由1人至3人演唱,主演者手持热瓦甫或都它尔、弹拨尔、沙塔尔自弹(拉)自唱。助演者或持上述乐器伴奏,或持手鼓、石片等打击乐器击节,或不持乐器帮腔助唱。演出场所遍及集市、茶馆,宴会上也可说唱。维吾尔族弹唱的唱词有多种形式。达斯坦的唱词为多段体分节歌式。一部达斯坦作品包括十几首至几十首唱词,每首唱词又分几段至十几段,每段句数根据文体各异。如古典达斯坦中的“穆斯塔扎特”每段两句,“艾在尔”每段4句,“莫亥麦斯”每段5句,等等。在同一段唱词中,每句的音节数相同,分别为7至16节。达斯坦唱词散韵结合,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善于穿插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宗教经典。其音乐特色是曲调富有变化,节奏多样,结构严谨,词曲结合紧密,主题鲜明。(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