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仲跻昆]阿拉伯英雄时代的史诗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仲跻昆]阿拉伯英雄时代的史诗

品书札记

评《安塔拉传奇》:阿拉伯英雄时代的史诗

仲跻昆

2010年05月31日11: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安塔拉传奇》(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散韵结合的长篇民间传奇故事,在阿拉伯地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流传程度远胜过《一千零一夜》。今天,阿拉伯文学翻译家李唯中先生经过近十年的潜心笔耕,呕心沥血,终于将这部约600万字的阿拉伯中世纪的长篇史诗译成中文,使这一作品多了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多了一群跨文化读者。

  《安塔拉传奇》是一部土生土长的纯粹歌颂阿拉伯本民族英雄的史诗式作品。安塔拉的故事之所以引起许多东方学家们的关注,与英雄骑士安塔拉和其堂妹阿卜莱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有关。据阿拉伯古籍记载,安塔拉父亲是阿拉伯前伊斯兰时期或称贾希利亚时期(约公元475—622年)阿布斯部落头领,其母是埃塞俄比亚黑奴,据当时阿拉伯人的传统,女奴生的孩子仍为奴隶,而不为生父承认为子。安塔拉虽自幼随母为奴,牧驼放马,但他聪明好学,崇尚德义,扶弱济贫,骁勇善战,常拯救本部落于危难之中,因而后来得到其父承认。安塔拉爱上了堂妹阿卜莱,便吟诵情诗向她表达爱情,按照当时的部落习俗,姑娘不能嫁给向她吟诗的小伙子,因此,他俩的爱情因遭到族人的反对和中伤终无结果,但安塔拉对这段爱情忠贞不渝。安塔拉不仅善武,而且能文,成为贾希利亚时期代表阿拉伯文学最高成就的“悬诗”诗人之一,黑格尔曾称“悬诗”是“抒情而兼叙事的英雄歌集”。

  《安塔拉传奇》正是以这位公元五世纪的骑士诗人生平为雏形,经由群众、民间艺人长期的口头传唱,再有若干文人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加工再创造,最后定型于中世纪,成为一部散韵结合、卷帙浩繁、结构宏大的集体创作产品。在500多年的传述过程中,安塔拉的故事被不断地丰富、扩充。在阿拉伯历史上广为流传,长盛不衰。

  这部中世纪的阿拉伯民间传奇故事之所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究其原因有三点:一、安塔拉体现了古代阿拉伯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追求;二、安塔拉是古代阿拉伯民族灵魂的化身;三、史传文学的传奇性和虚构性使作品独具艺术魅力。

  《安塔拉传奇》被誉为“阿拉伯的伊利亚特”,安塔拉是阿拉伯人心目中的“阿喀琉斯”——一位半人半神式的英雄骑士,他虽出身低贱,为黑奴所生,长期得不到族人的认可,却品德高贵,智勇双全,神奇颖异,为部族屡建奇功;他文则能作诗吟曲,催人泪下,武则能征战疆场,万夫莫敌。这种万死不辞的侠骨柔情正是古代阿拉伯人所崇尚的浪漫骑士之风,也是古代阿拉伯人所追求的个体生命价值。

  《传奇》虽是群众、民间艺人与文人集体创作的成果,但作品却明显地反映了创作者们的热忱。《传奇》虽从表面上看写的是伊斯兰教前安塔拉的一生,但实际上却折射出自贾希利亚时期群雄争强至阿拔斯朝后期十字军东侵的500多年的历史,换句话说,《传奇》是一部形象化了的前伊斯兰时期至中世纪的阿拉伯历史。凭借虚构、想象和浓厚的神话色彩,安塔拉由一个黑奴变成阿布斯部落的英雄骑士,继而成为整个阿拉伯民族的英雄骑士,由人变成了神,完成了神话所必须的抽象化过程,阿拉伯人在安塔拉身上寄托了民族的理想和信仰,是阿拉伯民族灵魂的化身。

  史传文学的传奇性和虚构性所具有的艺术魅力也是该部民间作品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安塔拉传奇》中“传奇”二字在阿拉伯语中亦是“传记”之意,把一个真实人物的小传演绎成虚构性的“传奇”,是阿拉伯古代史传文学中非常典型而普遍的艺术创作手法。传奇性和虚构性赋予了作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亦真亦幻、扑朔迷离的艺术效果。

[ 本帖最后由 放牛班的课堂 于 2010-6-1 00:48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安塔拉传奇》推出中文译本

卜昌伟


2010年05月07日12:36  来源:中国网


    湖南文艺出版社昨天透露,讲述阿拉伯英雄安塔拉生平经历的《安塔拉传奇》一书已由该社引进出版。

    安塔拉生活在公元五到六世纪,是阿拉伯蒙昧时期的骑士、诗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流传至今。在阿拉伯地区,《安塔拉传奇》这部歌颂阿拉伯本民族英雄的史诗式作品,流传程度超过《一千零一夜》。该书全10卷,600万字,由阿拉伯文学权威译者李唯中教授根据希贾兹版全文译出。中国日报讯(记者 卜昌伟)

TOP

世界名著“安塔拉传奇”中文译本问世

新华网 2010年05月17日 10:23:15  来源:中华读书报  




    一部堪与《荷马史诗》、《熙德之歌》、《罗兰之歌》齐名的世界名著《安塔拉传奇》(湖南文艺出版社)最近首发。本书译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唯中说,“读者手中的这部《安塔拉传奇》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一种文字全译本。不熟悉阿拉伯文的中文读者在真正‘原装’的阿拉伯文版的《安塔拉传奇》问世近千年之后,终于可以看到这部描写英雄美女的巨著的全貌了。” 

    《安塔拉传奇》是一部散韵结合的长篇民间传奇故事,在阿拉伯地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流传程度远胜过《一千零一夜》。因为在阿拉伯人看来,《一千零一夜》有很多故事源于印度、波斯等国,即杂有很大舶来品的成分,而《安塔拉传奇》则是一部土生土长的纯粹歌颂阿拉伯本民族英雄的史诗式作品。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邹兰芳认为,安塔拉的故事之所以引起许多东方学家的关注,与英雄骑士安塔拉和其堂妹阿卜莱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有关。《安塔拉传奇》以这位公元5世纪的骑士诗人生平为雏形,经由群众、民间艺人长期的口头传唱,再有若干文人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加工再创造,最后定型于中世纪,成为一部散韵结合、卷帙浩繁、结构宏大的集体创作产品。 

    作为第一个中文译本以及世界唯一的全译本,《安塔拉传奇》的翻译8年始成,这一艰巨的工作得到了李唯中夫人司淑兰的大力协助。《安塔拉传奇》是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继《波斯经典文库》之后在东方文学翻译出版上的又一高峰。

TOP

《安塔拉传奇》:阿拉伯的“荷马史诗”

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2010-05-26    来源: 光明日报

《安塔拉传奇》 李唯中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伊斯兰前期的阿拉伯社会,被称为“蒙昧时期”。这时产生了一组称为“悬诗”的诗歌(由于这些诗歌深受人们喜爱,它们被悬挂在当时已经十分繁荣的市场上,供人们阅读欣赏,因此得名“悬诗”。一般认为是七位诗人所写)。它被黑格尔称为“抒情而兼叙事的英雄歌集”。从第一位诗人到最后一位诗人,时间跨度约为120年。诗人中就有据其事迹后来编撰成长篇民间文学巨制《安塔拉传奇》的主人公安塔拉。

    安塔拉·本·舍达德,阿拉伯姆德里部族人。约于公元525年出生于今沙特阿拉伯的姆德里地区。父亲舍达德是姆德里部族阿柏斯部落的贵族,母亲扎比芭是舍达德在一次战斗中所俘获的埃塞俄比亚女奴。按照蒙昧时期传统,女奴所生的子女亦为奴隶。只有当他们生儿育女后,父亲才承认与他们的亲缘关系。因此,安塔拉从小就身为奴隶在舍达德家生活,加上皮肤的黑色,就更加受到族人的歧视。长期的放牧生活和沙漠严酷环境,培养起了他的勇敢无畏精神,经常与来犯者和强盗战斗,练就了他高超的武艺和一身本领。而流传下来的古老部落诗人们雄辩的口才也一直激励着他,使他终于成为一个被公认的非凡超群的诗人。

    一次,塔依部落侵犯阿柏斯部落,掠走了他们的牲口。舍达德要求安塔拉去战斗。安塔拉回答说:“奴隶只会挤奶。”予以拒绝。舍达德答应给他自由。安塔拉奋起杀敌,战胜了敌人,追回了牲口。他一经自由,便在阿柏斯部落获得有口皆碑的声誉。从此人们把他看成英雄的骑士、部落的利剑、族人的防护。

    作为英勇的骑士兼诗人,他还有别的骑士、诗人不具备的一面,那就是他在诗中倾述对堂妹阿卜莱的爱恋之情。他倾心于阿卜莱,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然而,使诗人感到痛苦的是,他对阿卜莱的爱遭到族人的反对,尤其是阿卜莱家人的反对。而阿卜莱本人,也没有回应他的这种至真至诚的爱,甚至还有意回避他。

    安塔拉约死于公元615年,差不多活了90岁。据信是在一次部落战争中阵亡的。

    安塔拉的生平和事迹,尤其其中的两个因素:英勇骑士和恋情倾述,历来受到人们喜爱。在他死后,人们一直传颂着他的故事。这些故事不断被扩大、延展、夸张。安塔拉成了人们心中最英勇最完美的骑士形象的代表和象征。甚至他和阿卜莱的关系,也变成了彼此相亲相爱的一对情侣。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朝(750--1258)(中国史称黑衣大食)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首都巴格达商贾云集,贸易空前繁荣。经贸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中商人和市民阶层兴起,进而推动了市井文学、文艺的产生和发展。在公元14、15、16世纪间形成了数部长篇传奇和故事集。这些长篇民间文学巨制中,《安塔拉传奇》更能反映古老的阿拉伯社会生活,更能表现出阿拉伯民族那种向往崇高、追求美德、慷慨大度、而又具有勇武精神的品格。安塔拉代表了这一切。加上委婉缠绵、不弃不离的爱情故事,使它拥有了最广泛的读者群。

    在《安塔拉传奇》中,我们看到了极为广阔的场景,这是英雄活动和驰骋的舞台。安塔拉挺身跃马,保护了部落。他打败了入侵的波斯人,歼灭了来犯的东罗马军队,用决心、勇敢和武功,为自己争得了荣誉和地位,他的英名随着他战马的足迹遍及整个阿拉伯半岛。

    西方很早就对《安塔拉传奇》进行翻译和研究,将它称作“阿拉伯的《伊利亚特》(荷马史诗)”。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安塔拉传奇》中文全译本(李唯中译),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第一种全译本。这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一项文化建设,它必将促进我国读者对阿拉伯文学的进一步了解。(郅溥浩)

TOP

学习学习了,我可不可以把这个搬走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