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调查的感慨与惊讶
近年来多在乡下跑调查,免不了要问群众的身份证号码和当地村落名称的渊源来历,问得愈多让我愈加感慨和惊讶。
先说身份证号码,有多半人的出生年月与实际不符,有小十岁的,有小五岁的。大或小三五岁、二三岁的就太普遍了。已经到了成年人的农民,多或少十岁、五岁影响都不大,但对于幼儿上学影响就大了。我们考察著名花儿歌手张金世时,见其孙女非常聪明,个儿也不小,就问念几年级?张金世说“还没有上学,娃已经十一岁了,由于派出所把娃的身份证号码写错了,小写了五岁,学校里一看身份证号码说年龄不够要求硬是不给报名。我到派出所要求改正过来,派出所说这要到省上去改,当地没有权利。”还有一个把原名“吕三巧”在身份证上却成了“吕鸡”。更有胜者把姊妹两个的身份证名字办得完全一致,都叫“齐芳娥”。类此的错名非常多。
再说地名的记录。有好多地名的记录与实际意义大相径庭,差错太多,比如“埠驿”给写成了“普里”,该地名所承载的悠久的历史与文明一下子全部荡然无存了。
我问在乡镇工作多年的部分领导:
为什么会出现如上本来不该出现的问题?
他说这与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有直接关系。曾经县民政局让搞地名调查,工作人员懒得跑路,就让乡镇秘书抄送。当时乡镇秘书的水平有多高,报送来的地名信息的准确度就有多高。如果水平太差的话,仅仅起个记录了读音的作用,准确度肯定很差。
关于身份证差错问题,还是由于办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太差导致的。办理身份证件的工作人员大都是“领导”的子女,都是因没有考上学依靠关系照顾进来的,不单文化水平低,业务素质更低,出现各种各样错误实是必然。
然而由于这些人的作为及其特殊身份,他们的工作“成果”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国家意志”,深受其害的国民还必须得“严肃”贯彻执行,来不得半点“差错”,几乎不可更改。
细想我们国家这些年方方面面的行政管理,也还大抵如此,基本如斯。
[ 本帖最后由 张润平 于 2014-5-19 07:5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