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乐乐,当我坐下来开始给你写这封信时,你和爸爸一定又开始了新的旅程。昨天你们游览了平遥古城、壶口瀑布,那么今天呢?
今天北京的天气真的好极了,此时正有一缕儿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到花叶上,那一片花叶儿便格外亮了,犹如我今天的心情。昨天我特意看了太原的天气预报,也是晴天。那个时候我突然有一点点感悟,就是你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关心另一个人呢,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你是否会关心他所在地方的天气状况,因为只有真正地把一个人的冷暖放心上你才会关心一个地方的天气。其实谁能做得了天气的主呢?阴晴雨雪,并不由人,但雨时你担心他没带伞,冷时你担心他衣服带得不够多,晴时你担心他没带足够的水,热时又担心没带薄一点的衣服……而这就是虽平淡但最真实的爱。
好了,闲话少说,还是让我给你谈谈我的妙峰山之行吧。
妙峰山本是妙高峰的泛称,是西山的一个分支仰山的主峰。在妙峰山的主峰近旁,有一组山石远望犹如莲花,它的当中矗立着一块突起的巨大山岩,传说阳光照耀其间,就会反射出一种金黄的颜色,这就是俗称的莲花金顶。明代人们在此修筑了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庙,成为京津一带信仰的重要场所。每年四月有庙会,(明代会期从四月初一至四月十八,清代至今从初一到十五)吸引了大批善男信女朝顶进香。《燕京岁时记》里记载说:这里“香火极盛,人烟辐辏,车马喧阗,夜间灯火之繁,灿如列宿,香火实可甲于天下矣”。1925年,妙峰山极盛的香火吸引了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风俗调查会的注意,这一年的4月30日至5月2日(阴历四月初八至初十),顾颉刚、孙伏园、容庚、容肇祖、庄尚严等一行五人受该调查会嘱托,对妙峰山庙会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查,他们的调查报告先后刊登在《京报副刊》的六期“妙峰山进香专号”上,由此引起了学界和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也拉开了中国民俗学史上田野作业的序幕。从此,妙峰山不仅成为众多善男信女心目中的圣地,也成为中国民俗学者心目中的“圣地”。也正是这个缘故,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去看一看,所以我把这次妙峰山之行看作一份礼物,一份在北京居住的第一个春天里送给自己的礼物。但因为农历四月初八这个对于妙峰山庙会来说非常重要的日子正是阳历的5月2日,便错过了与你和爸爸共同出行的机会,我知道你有点遗憾,甚至还有点抱怨,但是我们有其他的分享,比如我告诉你妙峰山之行的所闻所见,你告诉我山西之行的所见所闻,不也很好吗?当然,你少了在我怀里撒娇的机会,呵呵!!!不过等回来给你补上!
1号早晨7点钟,我告别你和爸爸坐上公交车,去北师大门口与萧放老师会合,我们已经约好九点从那里出发。同行的还有两个博士生,孟凡行和高忠严。此前我们已经决定先乘车到北安河,通过鹫峰,一路沿妙峰古道上去,翻过阳台山,直抵妙峰山下的涧沟村。而另外三个女生(后来知道她们是
宋卫云、李灵曦和陆臻里)将在当天下午乘车到涧沟村与我们会合。
到妙峰山的香道共有四道,即南道、中道、北道和老北道,我们所行的这一道是北道,也叫妙峰古道。这条道原为山间土路,崎岖难行,清同治年间,慈禧太后要去妙峰山进香,太监安德海为讨好慈禧太后,就用当地天然石板砌成了此道。据说当时每铺石块就要用银一两,遂有“金阶”之名。这条道修好之后,就成了诸条香道中最繁盛的一条。当年顾颉刚一行所行的道路就是这一条,社会学家李景汉也在1925年4月28日至30日(四月初六、七、八)调查妙峰山庙会,他们一行人所行道路也是这一条。如今在妙峰古道的起始处,有一架牌坊,上写对联一副为:“四十里仙路云程于兹起步,数千年灵山圣境到此澄心。”当我开始踏上这条顾颉刚们曾经走过的路时,心里突然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我开始了一次朝圣之旅。
然而,我们的旅途和他们的旅途是多么的不同啊。他们的旅途是路旁皆有路灯、隔段就有茶棚、处处亦有乞丐的旅途,是目睹络绎不绝形形色色妙峰山信众的旅途,他们“在路上常见上来下去一队一队的人,穿戴特别的衣帽,每人挑着两个高圆箱笼,盒上有几面小旗,掛着小铃铛;远远的就听见‘慌慌慌慌’的铃铛声音”,他们看到“香客有背着大捆高香的;有给别人担着行李的;有不少缠足的妇女一步一步的上山,虽有倦容,而仍勇敢前进的;有回香的香客在户舆里垂头打盹的;有为亲人还愿,身穿红衣,三步一头或一步一头磕上山顶的;有年轻富足的妇女磕头上山,后面跟着几个护兵的。”而这一切,都不在我们的旅途中出现。路旁不见灯,不见乞丐,茶棚要么只剩下残垣断壁,要么在翻修之中,路上虽也有行人,但寥寥可数,且都是登山游玩者,并没有人为了表示虔诚而徒步由此去妙峰山了。于是,我们的旅途便成了一次颇为轻松的自然之旅。
当然,说轻松,是心理上的,对于我的腿脚而言,二十多里的上山路并不轻松。我印象中自从去年三月我们两个在济南驴行朱家峪之后,就再没有长途跋山的历史了,所以尽管我决定徒步上山时毫未犹豫,真正爬了一段后还是有些体力不支,脚步慢了下来,也出了一身的汗。但是我有同行者,他们在前面的等待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后来高中严和孟凡行又给我和萧老师各找了根树枝作拄杖。萧老师有几次问我是不是后悔了,我当然不会后悔,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更何况山上的空气是那样的清新,风景是那样的宜人。乐乐,你总记得有首诗这样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它是多么好的表达了山上山下气候的不同啊。妙峰古道旁多有开得正好的杏花。又有不知名的野花,一样笑着脸儿绽放自己。山上还多槐,我总以为“五月槐花香”,不料此时槐花却也开得好。也许这个五月是阳历的五月吧。闻着那甜丝丝的味道,我便想起小时候采槐花采榆钱的事情,蒸槐花蒸榆钱可都是极好吃的菜。高忠严叔叔家是山西新绛的,他说他们当地把蒸菜叫“枯垒”,蒸槐花就叫槐花枯垒,蒸榆钱就叫榆钱枯垒。但北京人似乎没有这样的吃法。
十分有趣的是,我们每爬一段路,遇到从山顶下来的人便会问还有多远的路程,回答总是还需要一个半小时吧。就这样问了五六次,终于等到有个人说不远了,还要几十分钟吧。我那时就想,不知道还要有几个几十分钟才能到达呢,可是我觉得那之后并没有走多远,霎时间山风劲吹,居然就到了!!!后来知道这个地方叫庙尔洼。很多时候我们的快乐就来自于这样的不经意间。
接下来都是下坡路。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那一准是因为山太陡的缘故,像从庙尔洼到涧沟大约有八里的路程,却是丝毫不费劲似的走走就到了。沿途尽是参天的绿杨,丛丛新绿,竟让人无端地生些忧伤出来。这样的忧伤自然是不能持久的,很快便被路旁的樱桃花消解一空。据路遇一位姓吴的老师说,涧沟村土地不多,现在都种上了樱桃树。遥想几年之后,比现在晚些时节,漫山遍野地是鲜红的樱桃,定是一个好景致。这姓吴的老师家就是涧沟村的,我们到他家坐了一会儿,聊了聊,就去了“大四合院”。由于最近几年妙峰山旅游业发展迅速,涧沟的不少人家都办起了农家乐,既提供住宿又提供食物,这种条件比当年顾颉刚等先生们的调查条件要好得多了。大四合院就是其中之一。萧老师四月初一带领队伍来调查时就住在了这里。这次又预订了房间。然而部分由于这几天正是五一小长假,来住店的人很多,尽管预订了房间,我们还是没能够住在“大四合院”里,而是被安排到距离它有二百米距离的一个小四合院中居住了。这个四合院很小,但十分规整,上房两间,各放置了一张床,这就是我们七个人住的地方。这里住宿计钱不以床位,而以人头,每人十元。
放下行囊,大家就到村里闲转。到了德旺居农家乐聊了聊。这是一家新开的农家乐,我们去时尚未有人来住。女主人和她的姐姐在。我与女主人的姐姐谈了一会儿。据她介绍,当地人非常重视四月初一那天的烧香,对于四月初八倒并不十分在意。我问她有没有上去烧香,她说自己有心脏病,只在家对着娘娘庙的方向磕头烧香了。她说山上的庙叫娘娘庙,拜的神是娘娘,也叫老娘娘,但当我问女主人姐姐老娘娘是谁时,她想了好久,也没有答上来。又问她娘娘的生日是哪一天,她也没有回答上来。倒是女主人说:“听老人说,娘娘的生日是四月初八。”又说这里的娘娘灵,许愿的还愿的特别多。天津有一家抱着刚百天的孩子来了,就是在娘娘这里求的。不生养的来这里烧烧香,很灵。不过,她又说这里的娘娘照远不照近。为什么娘娘照远不照近,这里面的道理可得细细体味。
从德旺居出来,正好碰见乘车来的宋、李、陆三人。考虑到小四合院那边床不够用,我们决定在德旺居再订一张。我告诉女主人可能会来得晚一点,让她给留着。尽管如此,等晚上我们来住时,还是被告知已经有人住下了。结果我们只好打了张地铺。不过,据李灵曦等人说,这比起四月初一九个人挤三张床上还是好得多了。
其实这天晚上最有趣的事是看月亮星星了。在小小的四合院里,七个人先是一起仰头找寻哪一颗星最亮,后来便是纷纷拿出自己的相机看谁把月亮拍得好。我则抓拍了三张他们几人拍月亮的镜头,十分有趣。我已经给那三张照片起了名,就叫做《你拍月亮我拍你》。你若见了,定也觉得好笑。
大家又聊了聊天,分配了第二天的任务,待洗刷完毕,已经近十一点。劳累了一天,我们很快就睡着了。乐乐,你不知道妈妈曾多少次想象过有一天我的梦会被鸟儿叫醒,没想到这个想象居然在涧沟村实现了。五点钟的时候,我在鸟儿啘转的啼鸣中醒来,可我却故意不睁开眼睛,只想闭上眼睛静静地听鸟儿啁啁啾啾地叫,唧唧喳喳地叫。那一刻,我竟然想起了以前为你写的那首小诗:
你是一只小小鸟
走路不会好好走,
从来都是蹦蹦跳跳
你是一只小小鸟
高兴了,叫
生气了,也还是叫
你是一只小小鸟
爱扎到妈妈怀抱里撒娇
你只以为妈妈给了你温暖
不知道你也是妈妈的依靠
你是一只小小鸟
希望自己有一天长大了
会飞得很高很高
你可曾明白
无论飞得低还是飞得高
你永远都是
爸爸妈妈最爱最爱的小小鸟
我以为我醒得足够早,起得也足够早,没想到萧老师和孟凡行、高忠严都已经起来了。清晨有点凉,但绝对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附件: